•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我的祖国我的家(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发布时间:2019-10-1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我的祖国我的家(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今年本报特别开设了“我与新中国”征文栏目。征文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来稿踊跃。今天,大地副刊以专页刊发部分基层作者的来稿。

  这些作者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出生于不同年代,他们以个人亲身经历,讲述与新中国同行的故事。一个个闪亮的瞬间,一段段难忘的记忆,从一个侧面反映新中国七十年的发展变化。

  我的祖国我的家。让我们一起,祝福新中国,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编者  

  

  梦想

  成新平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听父辈们说,新中国的成立,让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我父亲当时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广袤的农村迎来“山乡巨变”,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父亲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我所在的小乡村,家乡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乡亲们拿着尺子重新丈量土地,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人们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家也分到九亩责任田,实行多种经营:父亲、二哥是“种田内行”,他们负责种责任田,粮食亩产提高很多;我到一家乡镇企业打工挣“外快”,家里就有了“零花钱”;弟弟开拖拉机跑运输,挣得就更多。家人各显神通,我家很快成了当地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乡亲们开始纷纷跳出“农门”。我壮着胆子,由“提篮小卖”发展到坐上“绿皮火车”,将本地农产品贩运到东南沿海。那个时候,人在流动,商品在流动,信息在流动,绿皮火车、长途汽车在流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流向城镇,流向沿海。乡亲们怀揣梦想,走出家门,命运在流动的大时代中不断发生着改变。

  进入新世纪,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靠拢。随着机械化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一户农民种上千亩稻田不再是“神话”,而更多农民则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城市中寻找新的致富门路,不少人一年的收入,比种田要高出许多。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不再是单纯为了挣钱,更多则是要享受城市的生活。他们中有的已在城里定居,每到传统节日,便会开着小车,奔驰在回乡路上,成为“流动的中国”一道绚丽的风景。

  因为“流动”,农民更新了观念,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节节高。我的大姐夫头脑灵活,先是做卖鸡蛋的小生意,有了一定积累后,买来一辆大货车跑运输,几乎跑遍全国,腰包也越来越鼓。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他这个年逾花甲的农民真正过上了幸福日子。

  如今,“流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流动更加频繁、规模更加宏大,活力更加充盈的社会正在形成。这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片土地,这片热土正成为孕育无数机会的超级“梦工厂”。而支撑这一切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是党和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心声

  李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我的花甲之年。我生逢这个时代,回眸新中国七十年和自己人生六十年,有三段往事值得一说。

  第一段往事与我的取名有关。父亲隶属解放战争年代“第一野战军”,1949年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从此定居新疆。父母在1959年元月有了我这个长子,当年适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遂取名“建国”,这个名字一直伴随我到上学,上学后又取了新名字。这个名字曾经很普遍,其中寄予着多少家庭建设祖国的心愿啊。对千千万万个家庭包括我家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天下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建国,以及爱国、卫国、保国等给孩子取名。

  第二段往事在1979年春节。当时,我刚在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方向读完大一。大学入学不久,就感受到一系列时代巨变的气息,春风扑面,万象更新。那年寒假我留在学校,跨年,独守校园,围着火炉,听着广播中的春节文艺节目,别有乐趣。除夕文艺晚会上的一曲《祝酒歌》,给我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那欢腾跳跃的音符,抒发了一个时代意气风发的豪情:今天啊畅饮胜利酒/明日啊上阵劲百倍/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那时候,我与全国人民一样憧憬着“四化”愿景,期待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所以听到这首歌,不由载欣载奔,欢欣鼓舞的乐音很多天里一直在我心中回响。

  第三段往事刚刚过去不久。从1984年调入新成立的郑州大学新闻系,到后来调入清华大学,我一直在新闻学院任教。三十五年来,教过带过不少学生。今年元月下旬,他们悄悄为我张罗了一场生日庆典。我知道后,觉得受之有愧,但再一想,我们更是为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而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听起来很“高大上”,但细想一下,确实如此。没有新中国,哪儿有我们今天的欢聚?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享受着美好的和平岁月。然而,和平始终离不开强大的祖国。正如歌唱家郭兰英在《我的祖国》里所唱: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歌声唱出了我的心声,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信念

  李朝德

  2012年4月,正是云南干旱最严重的季节,我从陆良县城出发,前往花木山林场采访“陆良八老”。“陆良八老”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的八位普通农村老人,他们三十多年专注做了一件事:在本以为没有植树条件的石漠化土地上植树造林七千四百亩,带领乡亲承包植树十三点六万亩,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执著和汗水,绿化荒山,守护山林。

  那天,我在花木山林场第一次见到“陆良八老”。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七十多岁。一张张被风霜雕刻的脸,被高原太阳晒得黝黑。成片的华山松,如一道绿色的屏障矗立在他们身后。八位老人或拿着镰刀,或扛着锄头,或拄着拐杖,飘忽的白发与满目翠绿的青山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心头为之一震。

  1980年3月前后,八老之一的龙海乡树搭棚大队民兵营长王小苗四十一岁,正值壮年。他在带领民兵训练打靶时,目光所及满眼荒芜。作为共产党员,他决心通过自己种树来改变家乡土地贫瘠的面貌。就这样,没有报酬,八位老人凭着信念,一扎深山就是三十一年,硬是用双手把家乡植出一片翠绿。

  如果把卫星地图放大,云南这块土地不全是翠绿,还有很多地方是石漠化土地。大山造就人们坚韧的性格。有了这样不屈的意志,再加上党的好政策,现在,即便是云南的偏远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比以前显著提高,村寨里车辆穿梭来往,两三层小楼随处可见,群山上植被层层叠叠,山谷中清泉潺潺流淌。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我的祖国我的家(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