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非新冠肺炎患者求医路:癌症晚期、尿毒症、心梗等重症病人与死神抢时间
发布时间:2020-03-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大左站在武汉协和医院急诊门口接起电话时,患肺腺癌的父亲刚被推进手术室。听得出来,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不敢错过一个电话,也许下一个电话就能救他的父亲。
此前,武汉的医疗资源因新冠肺炎过度承压,急危病人的正常诊疗被打乱。大左曾在微博上呼救:“武汉哪里能安全接收癌症危重病人!!!”他的父亲因无法化疗病情恶化,三天前突然大咯血。大左跑了三家医院,但没有医院能够收治,他只能把父亲送入急诊先止血。
大左的遭遇不是孤例。自疫情暴发以来,武汉或有上万个家庭正在遭受新冠肺炎次生灾害的痛楚。他们是需要化疗的癌症患者,是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是急需手术的突发心梗病人……无法保障即时治疗,对他们而言也意味着死亡的威胁,甚至比新冠肺炎来得更快。
“肺炎病人要治,其他病人也不能不顾,是不是?”面对这个问题,不仅是武汉的决策者、学者、医生犯了难,疫情大局中非新冠重症病人的境遇也前所未有地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不是新冠肺炎,但也是不能等的重疾
“凌晨救护车,半个月累计第四次。”2月9日凌晨5点,社区内又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上了救护车,武汉人小妍发了条朋友圈。她发朋友圈习惯配图,但这次没有。比起传染病,小妍更担忧的是无法化疗的母亲。
2019年夏天,小妍的母亲确诊为卵巢癌三期。半年来,母亲扛过呕吐、脱发、血象高危,才换来医生一句“好多了”的病情评价。
如果不按期化疗,小妍母亲的病灶可能会加速恶化,这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可谓“生死时速”。按照28天一个周期,小妍母亲的第七次化疗应该在1月28日,现在已经晚了半个多月。
小妍格外担心母亲的血象指标。一个月前,母亲曾因血象危急被武昌医院收入肿瘤科住院,时刻面临极大的脏器内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按照小妍的说法,母亲现在就是看“运气”。
恶性肿瘤是国人的第二大死因,患者群体庞大。湖北省政府2019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湖北城市地区每10万人有308.92人发病,按6000万人口计算,湖北省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大约有10万人。而化疗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他们不能等,也不敢等了。小妍焦急又无助,新冠肺炎是病,其他重症也是病啊!
同样不能等的是尿毒症患者。邢方从去年9月起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每周2~3次,每次4小时。最近一个多月,他已经辗转三家医院。不是他想折腾,而是因为他治疗的几家医院都陆续被征用为只接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无法再为尿毒症患者提供治疗了。
尿毒症患者无法正常排尿,一旦定期透析被打断,患者将全身浮肿,随后器官出现故障,引起并发症,死亡的钟声清晰可闻。邢方也急了:“不是说我们不愿意等,我们怎么等得起?”
慢性病患者需要稳定的诊疗服务,突发疾病患者则需要快速诊疗,包括手术治疗。如果不是新冠肺炎,肖林突发心梗的姑父不会错过溶栓的最佳时机。转院三次不被接收,肖林的姑父只能在县医院用药保守治疗,直到现在还命悬一线。
按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剑的估算,正常情况下,他所在的医院一年接待急诊患者12万人,其中有10%~20%是需要抢救的患者。但疫情期间抢救量大概是正常状态的1/3,其中还包括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救。
相比往年,减少的三分之二急需抢救患者去哪了?除了因封城而减少的交通意外等因素,没人知道答案。这还只是一家医院的数据。数字背后是生命岌岌可危的病人。
避不开交叉感染,医疗场所无处寻觅
2月2日,博主“深夜一只猫”在微博中第一次加上“新冠次生灾害”标签。自疫情暴发以来,他以“刷屏”的方式扩散求助信息,困境中的非新冠肺炎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半个月过去,“新冠次生灾害”愈加紧急。
这些有基础病的特殊群体抵抗力较弱,如果被交叉感染,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人。武汉一位医生透露,武汉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就是一名肿瘤患者。
医院本就面对疫情的重压,交叉感染防不胜防,只能谨慎开放新冠肺炎以外的治疗。大左的父亲原本应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化疗,两周前,肿瘤中心曾尝试开放了一天,但仅这天就查出了10个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肿瘤中心不得不再次关闭。
湖北省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也向记者透露,尽管对入院诊疗的病人采取了CT和核酸检测的方法予以排除,但仍出现了住院病人确诊新冠肺炎的情况,给其他肿瘤患者及医护人员都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我们现在抢救室里躺的是‘病毒肺’、观察室里躺的是‘病毒肺’、隔离病房里还是躺的‘病毒肺’,没有‘病毒肺’的患者来了往哪里放?”夏剑指着中南医院急诊大厅说,很多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比较隐蔽,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准确分诊到发热门诊。
眼看急诊资源被新冠肺炎患者挤压,夏剑也很无奈。“有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心衰,往哪里放,还不是只有先到抢救室,而这人一进到抢救室,抢救室就可能被污染。”
武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也面临着类似情况,急诊大厅中一度塞满了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其他患者收治面临两难。交叉感染难以避免,“先抢救过来,再去治新冠肺炎”也成为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医院医疗资源吃紧,患者家属也因担心交叉感染能拖则拖。小妍母亲本应该三天查一次血常规,疫情暴发初期,小妍曾带着母亲去发热病人较少的社区医院做常规检查。但随着分诊的落实,社区医院也开始改造病房收治发热病人。小妍的母亲最近一次查血是在2月9日,“身边已经全是肺炎患者了,根本找不到地方输液”。
小妍母亲的主治医生也不建议在当下冒交叉感染的风险,她们决定放弃医院,暂时口服化疗药物,但这也存在很大风险,“社区医院也没了,常规检查都做不了,口服药也不敢吃,因为吃了有反应,还是要去查血打针”。
由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在被征用为发热门诊后不再提供透析服务,包括邢方在内的150多个透析病人,将被转移至汉口区医院。
听到汉口,邢方却步了。“现在让我们去这么远的地方,往返40多公里,而且又是安排在晚上,透析需要4个小时,汉口那边本来就是疫情重灾区,我们这群患者本来就是抵抗力差的易感染者……我们觉得这个风险太大了。”
“抗击疫情我们理解,也都配合,也很支持,但也不能放弃其他人。难道真的要等到这些人出了问题,整个群体都出问题了,才能得到关注和解决吗?”邢方的女儿说。
家人四处托人帮忙后,邢方找到了洪山区一家医院能提供透析,离家不远,也不用去汉口冒险了,他们暂时松了一口气。
医疗资源挤压,医生几乎都去了一线
医疗资源短缺是现下最紧迫的问题。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不断增加,如今武汉没有被征用的医院已屈指可数。
武汉缺病床,更缺医生。没有医生,急需手术的突发疾病患者很可能会耽误治疗,化疗和透析患者的需求也被压缩。
2月6日晚间,肖林的姑父突发疾病,送到武汉协和江南医院后确诊为心梗,随后以无法医治为由要求姑父转到湖北省人民医院,但湖北省人民医院因发热病人太多无法接收,随后又在三家医院间奔走,均不被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