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

发布时间:2019-09-3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奇迹工程的脊梁——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李嘉瑞

凤凰展翅,逐梦蓝天。9月25日,外观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自2014年12月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仅耗时不到5年,被英国《卫报》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凤凰展翅的背后,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凝结了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心血,铸就了创新工程的时代丰碑。

三次参建机场,一次比一次骄傲

李建华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三次参与建设北京的机场航站楼。

1996年,李建华大学毕业后来到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T2)建设工地,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受制于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当年的二号航站楼还有很多不足。不过,刚走出校门就能参与这样的重大工程,李建华至今仍印象深刻:“南北向747米、东西向343米。”直到现在,他依然清晰记得当年T2建设时的数据。

2004年,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T3)开工建设。由于拥有建设T2的经验,北京城建集团任命李建华为T3建设工程总承包部项目副经理。T2的柱距是30米左右,T3约40米,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柱距可达180米。李建华说,仅对比这三大数据,就能看出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当年用纸画图、用笔算数据,现在全都用电脑软件处理了。”虽然如此,李建华仍每天到航站楼工地巡视,直到竣工前的最后一天。

一家三代都是中国建筑人

爷爷张廷铨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参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父亲张少侃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建设者,参建大亚湾核电站;如今,33岁的张敬宜作为中建二局的一名员工,又参与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一家三代,都是中国建筑人。

在大兴国际机场的建筑工地上,张敬宜负责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以前做不到的安全场景,现在通过VR眼镜都能仿真模拟出工人遇险时的场景。”张敬宜说,“工人们用VR看到危险,安全意识就能增强。”

翻开张廷铨留存的记录本,张敬宜读出爷爷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的艰辛:“冬天的长春,零下40多度,刚打的一盆开水,很快就结成冰。”“建筑工地的混凝土需要人工搅拌,小伙子们用布把手包住,用铁锹搅拌,不到半天时间,手就被冻伤。”……

“爷爷那一代建设者,安全帽是用竹子编的;父亲那一代建设者,用的是高强度塑料的安全帽。”张敬宜拿着自己的安全帽说,现在,新一代安全帽不仅强度更高,而且嵌入的芯片能记录工人位置信息,确保安全。

默默无闻的建设者让凤凰展翅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凝结了各方建设者的汗水。既有李建华、张敬宜这样的模范建设者,也有很多并不知名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凤凰展翅背后的一个个完美细节。

“跑断腿”的王帅。负责大兴国际机场市政项目的王帅,来自中建八局,被同事戏称为“跑断腿”。王帅主要负责全场管线的施工和管廊建设,市政项目全场道路共约6公里,管廊近2公里。每天上下午,他都要步行把每条路上的每一处施工角落踏勘一遍。由于市政项目涉及管线较多,经常需要现场解决问题,王帅只能来回奔走协调。

“创作中国风”的徐海涛。在机场航站楼五个指廊的尽头,各有一座“空中花园”,分别叫丝园、茶园、瓷园、田园和中国园。其中,中国园是一座模仿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室外庭院。44岁的画工师徐海涛和他的团队,就负责中国园古建上的油漆彩画工作。徐海涛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艺术创作”:一个“万字符”,要描5层漆,每一层漆都要在风干之后才能再描下一遍,最后再贴上金纸。在中国园内,一共有约1000个这样的“万字符”,每一个都要靠画工亲绘。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