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机械化经验...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9-07-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日本;农业机械化;土地改良;联合互助;结构调整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率始终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仅为美国的1/128,荷兰的1/1000。“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心之所系的重大民生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自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到2016年已连续4年发布有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件(1),足见近年来中央对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对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1]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还是单一农业机械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极高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在一系列尝试和改革后,其农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是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在这个过程中面临过哪些严峻的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其典型做法是什么?日本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又产生了哪些效益?回顾和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我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揭示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并分析日本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及影响,从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日本农业机械化的阶段划分
迄今为止,日本农业机械化经过数次推进、调整和扩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在农业劳动和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整体上看,二战后日本农业机械化可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2,3]。
表1 1970—2010年日本农业机械使用情况(万台)
资料来源:日本农林水产省官方数据。
(一)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是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整体趋势是从百废待兴到快速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农业生产停滞。鉴于此,从1946年开始,日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机械覆盖率随之快速升高。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50—1956年间日本的农业人口总数下降了130万人,农户总数减少了1389户。截至1960年,全国使用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农户已近21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机耕面积达441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动力脱粒机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3%。
从表1日本农林水产省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1970年到1980年,除步式拖拉机数量由326.9万台降低到275.2万台以外,日本其他主要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如手扶式拖拉机数量由18.3万台迅速增加到147.1万台,10年间增加了128.8万台,增长率高达703.8%,平均年增长率在70%以上。水稻插秧机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由1970年的3.2万台猛增到1980年的174.6万台,增长率达到5356%,10年间增加了171.4万台,以平均每年大约536%的比率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割捆机也由26.1万台增加到161.9万台,增加量为135.8万台,增长率高达520.3%,平均年增长率约达52%。联合收割打谷机的情况也是如此,10年间由4.5万台猛增到84.4万台,增加量为79.9万台,增长率高达1775.6%,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77.6%。水稻烘干机的使用量比较稳定,由122.7万台增加到152.4万台,增加了29.7万台,增长率为24.2%,年均增长率则约为2.4%。此外,从主要农业机械的总量上看,增长趋势也非常明显,1970年日本主要农业机械的总使用量为501.7万台,到1980年该数值增加到995.6万台,增长率为98.4%,几乎翻了一番,保持着近10%的年均增长率,由此可以看出1970—1980年间日本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速度很快。
(二)饱和阶段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日本农业机械化经验...中国农村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