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股聚力助农增收
发布时间:2018-11-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国庆期间,在南江乡凤凰寨“水东乡舍”的一个客栈里,5名服务员已开始忙碌起来,有人整理客房,有人打扫卫生,老板朱伟文和妻子正从地里采摘蔬菜,准备给客人们烹饪新鲜美味的农家早餐。
朱伟文去年入股 “水东乡舍”的“三改一留”旅游开发项目,当上了民宿“小老板”,经过一年的装修和准备,今年国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我县风景优美,拥有十里河滩、南江大峡谷等备受游客青睐的景区。为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推出了“水东乡舍”旅游项目,把闲置民房改造成“星级民宿”。国庆长假期间,全县有22栋“水东乡舍”开放,客房几乎天天“爆满”,其中八成游客来自贵阳,也不乏国外游客。
自城乡“三变”改革启动以来,我县尝试将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农民有效产权、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等资源转变为农民股份,聚焦脱贫攻坚,明确改革目标;聚焦特色产业,搭建发展平台;聚焦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聚焦经营主体,培育承接载体;聚焦要素流动,助推乡村振兴;聚焦基层治理,激发内生动力;聚焦权益保护,严密防范风险。创新探索了“优质企业让股、扶贫资金买股、村集体经济占股、扶贫对象持股”的“四股聚力”模式,每年将6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贫困农户,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农户变股东8465人,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34万元,量化到贫困人口5236人,增加收益296万元。全县农民变股东83453人,增加收益1005万元,推进城市“三变”改革,市民变股东3883人。
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我县紧紧围绕“退粮进经”“退耕还林”,借力“三变”改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实施农村“三变”项目87个,共有6.47万亩集体土地经营权、0.3万亩“四荒地”经营权入股,发展经果林种植26.19万亩、茶叶种植17.01万亩、蔬菜种植7.12万亩、食用菌种植344万棒、中药材种植5.98万亩,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聚集,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
为促进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我县专门研究出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管理暂行办法,将各级财政投入农村发展生产和扶持的资金,量化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的股权股金,投入市场经营主体,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发展农村产业。据统计,全县各类财政资金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8000万元,撬动企业、合作社投入资金1.47亿元;金融机构发放“特惠贷”“三变贷”资金615万元;农民资源入股折价1168万元,农民自有资金、技术入股652万元。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68宗,涉及面积2.88万亩,贷款资金1.97亿元。
我县还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式,做大做强“三变”改革承接载体。全县承接“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已达69个,其中企业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1个。11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已颁发登记证书,以自主发展、入股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紧紧围绕打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在城市资源下乡、精英下乡,农村资金、人力资源进城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扶贫资金异地置业等方式,健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促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
在基层治理中,“三变”改革和乡村基层治理实现有机结合,两者以利益分配为纽带,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遵纪守法、文明行为、移风易俗等自我教育管理情况与利益分配相结合,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保障群众权益、严密防范风险,我县还研究出台城乡“三变”改革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从股权配置、股权管理、收益分配、股权退出、低收入群体股权规定等方面进行规范,强化“三变”项目监管,对经营发生重大改变、项目实施进展缓慢、连续3年经营亏损,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利益的,可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条款,退出股权合作,并追究相应责任。 (曾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