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五代老广寻味春节美食记忆

发布时间:2021-02-2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五代老广寻味春节美食记忆

文/羊城晚报记者 邓伟东 实习生 卢黛韵 钟婧萍 图/实习生 卢黛韵 钟婧萍(另署名除外)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集家庭团圆、祈福辟邪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延续数千年的美好寓意代代相传。而其中的春节美食,作为这个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后厨的烟火气息到餐桌上的味觉享受,无不勾连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过年的美好记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年糕年糕,年年高升。”1981年在广州出生的司徒忆起儿时春节美食时,依然会想起这几句从奶奶那里听来的打油诗。广州人过年有“开油镬”的风俗,以此寄托来年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而煎堆、年糕、油角……则是在广州过年最常见的年货美食,它们不仅传递着过年的信息,还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春节美食的回忆。

在广州,这份对传统美食的回忆,会随着代际变化而不同吗?从60后到00后,不同代际是如何回忆他们心目中过年传统美食的故事?在他们的叙述中,有哪些可以引起你的共鸣,有哪些会让你寻回当年的记忆,那些逐渐远去的美好场景又重新历历在目……

60后-70后

亲邻同庆——更惜往日美好

对于60后的老广来说,记忆中的春节美食更多满足了平常日子的一份期待。在物质条件尚且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数普通家庭在一整年能够吃上丰盛菜肴的时候都在春节。年前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准备油角、煎堆、蛋散等贺年食品,咸甜皆备的味觉搭配是那个年代的共同回忆。

60后老广理发师大叔,当记者问及他们过年会吃什么传统美食时,他随口就说出一串:白斩鸡、扣肉、蚝豉猪手、年糕、蛋散、糖冬瓜、糖莲藕……而这些食物不是孤立的味觉享受,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分享美食的家庭氛围。

作为家中长辈,他很重视年夜饭,“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无论距离多远,过年一定要回家吃年夜饭。”他说,孩子在外地工作,一年相聚不多,因此更珍视过年的团聚时光。大叔对现在过年的年味变化也很有感触:“现在年味没那么浓了,以前大家虽然穷,但是人情味却很浓,过年的场景热闹又温馨,街坊邻里互相帮助,一起包油角晒糖冬瓜,互相交换新鲜出炉的美食是常态,家家户户的来往都非常密切。”

而同样是60后的张阿姨一家近几年却重拾传统,“孩子常年在外,加上现在大家都爱刷朋友圈,春节在家如何过都快要做直播了。”她说,现在孩子们反而主动要求回家能认认真真按传统过个“超典型老广春节”:包油角、炸蛋散、蒸糕、炮制春节大餐……孩子们希望外地一起工作的小伙伴能即时围观自己在家过年的地道老广生活和快乐场景。如今,张阿姨对老广的年味不再是回忆,而是“实战”。

记者探访老街坊时,不少70后都表示了相似的看法:“以前过年很热闹,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做各种美食,一做就会延续七八天。”在荔湾区恩宁路一家古色古香的铜器店铺中,70后老板娘说:“现在条件好了,人们获得幸福感反而变难了,以前一年到头期盼着过年,等待的过程很令人回味。”她回忆起刚到广州那几年的春节气氛,感觉以前的年味更浓。婚后随丈夫来到广州,此后的春节老板娘都在广州度过,如今已过了二十七年,对广州的了解不亚于本地居民。

她说,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人们对某种美食渴求减少了,但随着晚辈外出工作常年不在家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家人对过年的期盼也在发生变化——大家对团圆的期盼更为迫切,团圆远比丰盛的菜肴更有意义。

80后

角色交接——传承老广习俗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年糕年糕,年年高升。”1981年在广州出生的司徒忆起儿时春节美食时,依然会想起这几句从奶奶那里听来的打油诗。广州人过年有“开油镬”的风俗,以此寄托来年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而煎堆、年糕、油角……则是在广州过年最常见的年货美食,它们不仅传递着过年的信息,还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春节美食的回忆。

上世纪70年代末,迈入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80后,作为亲历社会飞速发展的一代,丰富的物质条件分散着他们对春节传统美食的期盼。春节作为家庭团聚的节日,在80后脑海中,和春节有关的美食记忆几乎都和父辈过节的习俗息息相关。

80后“靓汤达人”郑雅甄是个地道的广州人,曾受邀参加《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录制,她讲究按时令煲汤,注重饮食健康和养生,而这些饮食习惯都受父母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影响。在郑雅甄的春节美食记忆中,“以前奶奶会做萝卜糕,用石磨把米磨成浆,那时我会帮奶奶勺米。”

参加工作后,郑雅甄受到父亲启发开始研究广式靓汤,现在,每逢春节,她会准备马蹄糕、萝卜糕、蛋散,油角作为过年美食。作为80后,在春节美食的转变上,最明显的还是角色转变——年夜饭从小时候由父母长辈操办,现在则由她主要负责。一家人的过年饮食也在长辈的影响下得以继承和不断改良。

在采访中,同样是 80后的兰兰作为地道广州人,她热情地分享了自己儿时的过年回忆:“外婆会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几个女儿也会过来帮忙,大家把家里挤得满满的,各种美食陆续端上饭桌。”

在她的记忆中,家的分量很重。“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过年时会独自在狭小厨房忙碌,即便外婆说厨房太小不需要别人帮忙,妈妈都会主动留下,两人一边做菜,一边在厨房聊各种事情。”在兰兰的心目中,母亲都心疼孩子,希望他们能好好休息,但谁又不心疼自己的妈妈呢?亲情维系从此在她心中扎根发芽,“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可能就是小时候耳濡目染而来的。”

同样有这种感受的还有从事美术设计的晓美,她本身是个东北人,但来了广州在同事的带领下,慢慢学会了包油角,还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广式糕点,“现在我会主动给父母制作广式春节美食,小时候我可是只负责吃的那一个。”长大后深刻的生活感受让她对家庭责任和生活观念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生活的意义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90后-00后

回忆渐远——期盼新鲜体验

“现在的春节美食都有现成可以直接购买,年轻人不想费时间准备,因此,年味也就变淡了。”记者采访一位70后便利店大叔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由此也道出部分广州年轻人因缺乏过程而造成年味变淡的原因。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五代老广寻味春节美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