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七问中美贸易战:开打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2)
发布时间:2018-07-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贸易战开打,谁更吃亏?
乍看上去,似乎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但答案可能正好相反。
首先,据官方数据,美国公布的340亿美元征税产品清单中,约59%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企业。
换句话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实际上打击的是“自己人”,相当于搞“自杀式袭击”。用高峰的话说,美国“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在向自己开火”。
其次,美国消费者生活成本会显著增加。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撰文称,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极有可能造成最终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消费者造成额外负担。
再次,中国对美加征关税清单里,大豆、汽车等美国对华主要出口商品赫然在列。这是真正打到了美国的“七寸”,会让其倍感疼痛。
以大豆为例,中国现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主。据官方数据,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黄大豆金额超过139亿美元。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中国以关税回应美国的关税制裁,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可能暴跌71%。
是速战速决还是持久战?
答案可能是后者。
其一,中美经贸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长期性、复杂性决定了双方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彼此的重大关切。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的话说,“中美贸易冲突不是通过一两次谈判、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解决的”。
其二,美国此番挑起贸易战,实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削减对华贸易逆差只是表面,其真实目的至少有二:一是打压中国高科(4.580, 0.03, 0.66%)技产业发展,这从剑指“中国制造2025”的征税建议清单中可见一斑;二是以此为契机,重新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推动美国与主要大国利益分配格局按照自己的意愿“洗牌”。
这就决定了中美此次贸易战将是一场持久战。不过,经过几轮交手,中国对美承诺的不确定性,对两国经贸摩擦的长期性已经做好准备。
抗压能力,中美谁更强?
贸易战不可能没有损失。关键不是损失本身,而是承受损失的能力。
在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与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看来,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政治制度优势,“中国承受损失的能力比美国强”。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相对美国而言,中国有几大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不同地区要素禀赋、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面临外部冲击有较大回旋余地。此外,中国的一个突出优势是外部压力越大,内部凝聚力越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缺陷和问题会逐渐暴露,中国反制政策会让美国日益感到疼痛。”白明说。
中国官方近期已经就此密集表态。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召开第一次会议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市场主体韧性强,国内巨大规模市场的回旋空间广阔,“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潜力巨大、弹性强,中国经济的进步“任何力量无法扭转”,“能战胜任何挑战”。高峰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2018年中国外贸稳中向好的势头“能够得到巩固”。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方财富网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