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2020年期限进入倒计时冲刺
发布时间:2021-01-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至诚网()4月10日讯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解决“三个1亿人”的目标: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实现这“三个1亿人”目标的期限是2020年。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简称《重点任务》)正是要解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直指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其中提到,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2019年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年,同时,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距离2020年的期限,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
+1
“1亿人”目标
经济学界有这样一组数据测算:每转移一个农业人口,需要8万元的社会投入。城镇人口每增长1%,国民生产总值相应增长3%。
先不论数据是否严谨,它至少代表一个现象:城镇化发展,将拉动GDP增长。
但这是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城镇化战略新理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并不是不要经济发展,而是目标优先顺序的交换。
新型城镇化,首要关注的重点是那群在城市工作、居住、生活的进城务工的农村人。一纸户籍横亘在城乡居民之间,制造了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
“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但他们难以融入城市,无法享受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福利资源和公共服务,成为城镇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
“1亿人”目标提出的第五年,《重点任务》要求2019年“取得决定性进展”。相比2018年“继续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表述,今年需要达成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但近几年却有放慢的趋势。
根据每一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一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2015年至2018年分别提高1.33、1.25、1.17、1.06个百分点,整体呈现逐年放缓态势。
在城市工作居住超过6个月,就算作常住人口,计入城镇化。如果这样算,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就会被当做城镇人口。
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3%左右。观察2016年至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数据,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3、1.15、1.02个百分点,也是呈现放缓的态势。
《重点任务》特别提到:2019年,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最终希望顺利达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目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上一页 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2020年期限进入倒计时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