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顺德企业的全球“猎才”行动
发布时间:2020-09-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3年来,碧桂园的全球招聘已多次上演。 丁铨 摄
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实力引来了“金凤凰”。 戴嘉信摄
今年5月,碧桂园集团“未来领袖”美国站招聘将在纽约上演,他们的招聘对象将是来自世界各地名校的博士。而这并不是碧桂园集团首度海外引才。3年来,碧桂园的全球招聘旅程已多次上演,3年来他们的招聘团队深入国内44所高校和海外13个国家、77所高校挖猎博士。
在经济新常态下,顺德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过去依托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所造就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日益激烈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必须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聚集设计、科技、营销等新要素资源重新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
疯狂引入新技术、开展投资并购……众多企业正在从顺德走向世界。而就在它们加速海外扩张、布局新兴产业跑马圈地的同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升温,扑向海外求才已经成为顺德企业的经济新常态。
有数据显示,最近三年顺德每年接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近600人。而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方面也透露,这并非完整的数据。由于企业因竞争需要保密,顺德企业的海外人才数量并没有一个具体数据。但实际上,近年来顺德已涌入大量海外人才。
碧桂园21个博士里只选1人
为引来全球顶尖人才,这些大企业使出了“降龙十八掌”:用令人难以拒绝的平台,广招全球人才。如碧桂园就启动“未来领袖计划”,迄今已吸纳来自哈佛、剑桥、帝国理工等全球顶尖高校博士超过260人。
美的、碧桂园等大企业一向是顺德企业发展的引领者,在吸引全球人才上也不例外。为引来全球顶尖人才,这些大企业使出了“降龙十八掌”:用令人难以拒绝的平台,广招全球人才。
“我看好碧桂园的发展。”马来西亚籍博士温国绅是碧桂园为森林城市项目服务配备的海外人才之一。虽刚刚入职半年,但他对于碧桂园的企业文化已有了深刻体会。他说,碧桂园的实干精神是他最为欣赏的。
温国绅是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招聘的全球化人才之一。目前,在碧桂园已经有如他一样的“未来领袖”300人,其中博士262人、硕士38人。
作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撑,2013年,碧桂园启动“未来领袖计划”,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培养未来行业的领军人物。”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志斌说,刚开始是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其中博士占30%、硕士占70%,最终总裁定下还是以博士为主。现在这个计划硕士基本上就不招了。如果是硕士,必须是全球前20强的大学毕业。
在此之前,碧桂园的校招工作与其他国内标杆房地产企业相比要困难得多。彭志斌说,项目最初是受到美国全球未来领袖计划的启发,他们希望通过强势资源的投入,让人才感受到碧桂园的诚意,让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发展的前景,进而引入他们为碧桂园服务。
碧桂园的“未来领袖计划”初始并不被业内所看好。但事实却是作为碧桂园倾全力打造的核心人才培养项目,它大获成功。自2013年启动全球招募,迄今为止,碧桂园共收到超过1万份简历,总共面试4777人。目前,已经吸纳来自MIT、哈佛、剑桥、帝国理工等全球顶尖高校博士超过260人。其中,有11人为外籍未来领袖,有美国人、印度人、印尼人、泰国人、俄罗斯人和马来西亚人等。人才总通过比例21:1。
“这些博士在中国大陆招的占53%、海外占47%,基本上全球前50强大学占35%。”彭志斌说,这些博士不但支持了公司的业务发展,而且支撑了公司的国际化及海外业务的拓展,同时也支撑了公司新业务的转型。
两年来,这个计划里的大批学员获得快速成长和发展,并任职碧桂园关键岗位,其中更有超过20名学员已经成长为区域总裁、区域副总裁、区域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等企业核心管理人员,为碧桂园连续三年跻身千亿军团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不遗余力地全球引才,彭志斌说,通过不断的引才,他们想解决好企业快速发展遇到的人才短缺、如何做好价值双向事业平台等核心问题。
“借壳生蛋”引来顶级电池研发团队
顺德中小企业海外引才各种绝招迭出,引来了一批企业转型急需的人才。值得关注的是,顺德在海外引才成功的中小企业虽无碧桂园等超级企业的深厚“内力”,却无一不是同行业内的佼佼者。
与千亿级企业的“降龙十八掌”相比,顺德的中小企业海外引才也是不甘示弱,各种绝招迭出。
“筑巢引凤”正是绝招之一。今年3月,顺德企业家刘鑫与德国一家小企业达成了收购协议,他成为这家德国企业的中国大股东,在他的努力下,这家企业的技术力量被他用诚意留下。
“接下来,他会将德国技术嫁接到顺德工厂中来。”刘鑫说,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现在和他谈判的是老板的长子。这位德国人告诉他,目前,大多数德国企业是和他们类似的家族企业。现在不少企业和他们一样正面临被收购的境地。这并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如今正步入新老交接阶段,但是他们无法找到适合的继承人来接管业务,无奈之下,只得将经营多年的企业出售。
在对方的描述里,刘鑫看到了大量的“敛才”良机,他说,如果有需要的顺德企业可以借此收购获取人才与技术,或许可以破解困扰他们多年的转型难题。
实际上,刘鑫并不是唯一用这一绝招的顺德企业。“2011年收购美国百年企业HPM公司知识产权和制造资源后,我们也留住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该公司总裁助理曾继华告诉记者,这次收购最大的收获还在于伊之密积极消化HPM公司的技术,并聘请了原HPM公司的技术研发骨干和管理人员。
伊之密还更进一步,紧接着进行“全球挖角”。目前,该公司再度聘请了世界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商之一ENGEL公司的退休总工程师及其团队,还将在欧洲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嫁接整合欧洲高端技术。
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则用“借壳生蛋”引来了顶级的国际电池研发团队。公司经理刘燕林说,他们以广东省创新团队申报为依托,引来了以4名外籍专家为首的6人专家团队。
绝招虽多,但只有“内力”深厚的企业才能用。碧桂园是千亿元级别的超级大企业。招聘人员背靠强大的碧桂园集团,用“未来领袖计划”这一发展潜力十足的平台,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蜂拥而至。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顺德企业的全球“猎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