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批驳小头症谣言:小头症数量增多与接种疫苗无关
发布时间:2020-07-1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世卫批驳小头症谣言:小头症数量增多与接种疫苗无关
国际新闻北京晨报 2016年02月21日 01:16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19日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间存在关联,但最终证实该关联还需4到6个月时间。新华社发
随着寨卡病毒在美洲肆虐和小头症病例数量增多,相关的一些谣言也传得沸沸扬扬。对此,世界卫生组织19日发布公报,批驳了有关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谣言一:接种疫苗导致小头症
世卫组织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孕妇接种疫苗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无论是2013年至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还是最近在巴西东北部,小头症数量增多都与接种疫苗无关联。
发表于2014年的一项文献说,没有证据显示孕妇接种疫苗可导致新生儿缺陷。为世卫组织在疫苗安全问题上提供独立科学咨询的“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也在2014年有过类似结论。
谣言二:杀虫剂蚊蝇醚导致小头症
蚊蝇醚又名吡丙醚,是世卫组织推荐的12种杀灭蚊子幼虫的药剂之一。在许多缺少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和乡镇,人们习惯于在室外容器中储存饮用水,这却也是蚊子理想的繁殖场所。使用蚊蝇醚处理储水容器,可在蚊子的幼虫阶段将其杀灭。
世卫说,自蚊蝇醚于上世纪9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来,从未发现它与小头症存在联系。世卫组织专家团队最近又评估了蚊蝇醚的毒理学数据,并未发现有证据显示此种杀虫剂可影响孕妇和胚胎发育。美国和欧盟调查人员也分别在对该产品的评估中得出相似结论。
世卫说,微小剂量的蚊蝇醚并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人体摄入的蚊蝇醚中90%至95%可在48小时内经尿液排出体外。
谣言三:转基因蚊子导致小头症
世卫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巴西寨卡疫情与小头症由转基因蚊子导致。转基因蚊子是新型控蚊手段,利用基因技术修改某些雄蚊的基因,可导致其与雌蚊交配后的幼虫后代无法存活,从而斩断蚊子繁殖的能力。
目前,世卫鼓励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国家强化使用现有控蚊措施,谨慎试验可能在将来应用的控蚊新方法。
谣言四:“绝育蚊子”增加小头症
这种“绝育蚊子”也是一种控制蚊子传播疾病的手段。它利用低剂量辐射使雄蚊绝育,它们与雌蚊交配后,雌蚊繁殖的虫卵无法存活。在控制农业害虫领域,这种方法已经被大规模应用。
世卫说,没有证据显示这种“绝育蚊子”与小头症病例增多或其他人体异常与缺陷相关。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美巴研究寨卡是否导致小头症
据新华社电 美国公共健康部门一名高级官员19日说,美国和巴西将联合研究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是否有关联,可能最晚于5月得出结论。
这一联合研究项目已规划数周,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和巴西专家组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埃琳·斯泰普尔斯负责领导。
目前寨卡病毒已传播至32个国家和地区,但只有巴西出现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罹患该病症的新生儿头部尺寸畸形,比正常新生儿小很多。
研究人员22日将前往巴西城市若昂佩索阿,打算找到100名小头症婴儿患者和他们的母亲以及300至400对健康母婴作为研究样本。
研究人员将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将对样本人群作对照观察,以确定寨卡病毒是否会在怀孕初期就造成胎儿脑部缺陷。路透社援引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高级官员安妮·舒沙特的话报道,预计春季将得出初步结论。
斯泰普尔斯说,这项工作将更确切地证明寨卡病毒和小头症是否存在关联,但若要最终确定寨卡病毒是否直接导致小头症,则可能需要数年研究。
另一组研究人员将研究寨卡病毒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关联。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四肢软瘫,严重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新生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联系的证据正在增加,研究人员已在胎儿脑组织、母亲的羊水和胎盘中发现寨卡病毒。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世卫批驳小头症谣言:小头症数量增多与接种疫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