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账本”里的小康密码:40年账目分文不乱
发布时间:2018-07-0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乡村“账本”里的小康“密码”
1983年,为了解决小吴家码头村的浇地问题,村民集体修建了电灌站,从河里抽水浇地。图为6月19日拍摄的电灌站。新华社记者邵琨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渤海湾西南方向的山东省无棣县,有一座碣石山。山不高却陡峭,方圆二百里孑然而立,数十万年前火山喷发烧结而成的火山石铺满山坡。
山坡下卧着一个小吴家码头村,自改革开放至今,村中财务记录得一清二楚,40年账目分文不乱。
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位于鲁北的普通乡村始终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做到问题不上交、矛盾不出村、账目清晰、干部清白、村风清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密码”。
小村账里有“大政治”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见到小吴家码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文奎时,他刚刚和村会计吴元山整理完2017年度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分配方案。
“最后一户贫困户去年也脱贫了。”吴文奎说,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之际,村里安装了3套光伏发电设备,14个脱贫户都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小吴家码头村位于渤海革命老区,有176户、586人,曾有吴姓子弟与邻村大吴家码头村组成“吴家连”参加解放战争,2人牺牲在淮海战役中。
现年72岁的吴文奎曾是一名民办教师,自1977年以来担任小吴家码头村村支书至今。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吴文奎带领下,全村顺利完成土地承包到户、农田水利建设、提留征收、殡葬改革、土地流转等一项项“说来容易其实难”的工作。
村里有一个传统,每一笔村集体开支都记在账上。这些账目装满了两个大木柜,有些纸张早已泛黄,字迹开始模糊。
6月20日拍摄的小吴家码头村保存的部分村账。新华社记者邵琨摄
翻开这些账目,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痕迹:改革开放前,全村吃大锅饭,集体劳动坚决完成国家建设任务;分田到户后,按时保质保量交爱国粮,完成三提五统任务;国家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办起了货栈建起了苹果园;村里还办起了“人口理论学校”,组织“大嫂子队长”严控超生……
小吴家码头村也曾遇到艰难时期,因为遭受自然灾害,几乎难以完成上缴任务。1998年,因天旱缺水,小吴家码头村小麦减产40%,但当年人均提留从170元增至280元,村民还人均分摊了45元清淤工程资金。
那一年,吴文奎家的小麦全部交了公粮还不够,他又找人借了粮食上交。即便是在这种困难下,他依然带领全村完成了公粮征缴任务,同时紧急采取补救措施,号召村民种上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玉米品种,避免出现饥荒。
在不同历史时期,小吴家码头村始终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中心工作,关键在于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凝心聚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小吴家码头村现有19名党员,每一名党员均经过严格的组织考验和群众认可。在集体劳动、上交提留、计划生育、土地承包这样的大事前,党员们毫不含糊卷起袖子冲在前头干在实处;即使在清扫大街、清除积雪这样的小事上,党员们也能自觉做到先扫干净集体的再扫自家的。
宅基地划分、殡葬改革、红白事大操大办是农村工作的“三大难”,但在小吴家码头村党支部和党员带头下,全村宅基地划分清清爽爽,村民没有任何异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过世村民没有一个用棺材下葬;红白事操办一律从简,铺张浪费现象基本杜绝。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小吴家码头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及时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依此推进村中工作。在吴文奎的笔记本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召开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后,小吴家码头村均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了专题学习。
在吴文奎最新的笔记本上,他仔细地记录了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心得,并结合本村情况写下工作打算:“土地流转200亩,村西公路垫土,搞好绿化工程……”
吴文奎说:“咱是一名普通的村支书,看不到多么远,但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所以,只要坚定下来,大伙儿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1】【2】
(责编:罗昱、高红霞)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乡村“账本”里的小康密码:40年账目分文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