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个加法 叫响大蒜品牌
发布时间:2018-06-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做好三个加法 叫响大蒜品牌)
7万亩大蒜产田、10万吨优质大蒜,作为全市唯一整建制大蒜乡镇,商河县白桥镇做好三个“加法”,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模式,积极培养农业人才,提升大蒜产业优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提高科技投入力度和设施农业利用率,不断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专业+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更加科学
盛夏的早晨,赵屯村村民赵子贵来到他承包的池塘,检查池塘水质、给鸭子投食饲料,一直忙到日头渐高都不停一停。老赵“马不停蹄”忙碌的热情,既源于立体种养模式的前景,也离不开镇政府的激励和帮助。“今年春季,镇上的技术人员帮助我设计了‘塘、田、鸭’的立体种养模式,对我进行专业养殖培训,还帮我贷款买鸭苗,现在觉得生活有方向、有劲头!”他表示。
所谓的“塘、田、鸭”种养模式,即池塘养鸭、鸭粪肥田、田间秸秆加工饲料的模式。白桥镇主要农作物是夏季大蒜和秋季玉米,而鸭粪是促进大蒜和玉米生长的好肥料,鸭粪肥田后,大蒜和玉米的品质都要比以前更优一筹;将大蒜秸秆和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不但减轻了环境污染,更降低了饲养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现在,通过镇上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赵子贵养殖鸭子的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养殖数量已经超过3000只,预计年增收可超3万元。
据了解,白桥镇多个村正在积极开发专业加立体化的种养模式。其中王学诗村创办分季大棚专业合作社,按销售批次种植分季蔬菜,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保证新鲜时蔬可以接连进入市场;东付李村建设林下养殖基地,充分利用闲散土地进行填埋复垦,种植速生柳、速生杨等林木,养殖蛋鸡、蛋鸭近2000只,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万元。
生产+教育产教融合带动生产技术提升
“气温在15℃以上时就可以给大蒜揭膜”“要杜绝使用内吸磷、对硫磷等剧毒农药”“应从4月开始对大蒜越冬代成虫进行防治”,在白桥镇组织的大蒜种植技术培训会上,农技站的技术员于兰兰正在一条条地向蒜农传授种植技术。据了解,白桥镇今年已经组织镇农技人员和市、县农业专家开展大蒜种植技术讲座7次,累计培训蒜农达1200人次。
近年来,白桥镇践行“生产+教育”思路,以产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蒜农在农闲时间“听听课、充充电”,不断增加种植专业知识,提升大蒜种植水平。此外,白桥镇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站和大蒜产业专家指导组的作用,主动深入各村指导蒜农学习大蒜机播、双膜覆盖、降解膜使用、土壤改良等新技术,提高蒜农的科学化种植水平;开办多次农业教育远程课堂,把教学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至各村,拓展群众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渠道;组织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近100人参观顺盈冷库、天庆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场学习大蒜产品初加工技术,带动本地劳动力创业就业,促进农业技术水平提升。
市场+品牌抱团取暖拓宽销售渠道
最近几年,国内蒜价时有起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蒜你贱”“蒜你完”等低价现象不断倒逼白桥蒜农们提升大蒜品质,挖掘供需信息,培育特色品牌。在白桥村,村民俎东全的大蒜每天可以卖出几十箱;在徐李村,统一规格的酱蒜成为许多商铺的高端商品;在东升冷库,刚出库的大蒜被贴牌运输至各大商场……这些都得益于“商河大蒜”商标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目前,白桥镇已经就夯实品牌阵地、积累固定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谋划出配套策略,不断策划包装大蒜加工项目,壮大培育大蒜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已与西城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品牌领航意识,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联盟作战”,并肩开拓销售市场;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提升消费者对“商河大蒜”这一品牌的信任度;通过大蒜销售发布会的方式,开发推介商河大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打响“商河大蒜”这一“著名商标”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积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 (本报记者 王宝静)
(原标题:做好三个加法 叫响大蒜品牌)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做好三个加法 叫响大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