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生產積極推進抓天時搶收搶種調結構提質增效
发布时间:2018-06-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6月4日,在武陟縣詹店鎮西村,麥客趙萬成一家正在為當地村民收割麥子。記者鄧放攝
□河南日報記者歸欣
麥收前夕,豫南地區尤其是南陽部分縣市區突降大雨,給“三夏”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今年當地小麥情況如何?農民生活受到多大影響?麥收之后咋辦?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南陽實地走訪。
灌漿期雨水偏多,小麥品質下降機收困難
5月17日至19日,豫南普降大雨,鄧州市和淅川縣等地降雨量突破180毫米。“灌漿期雨量過大,直接影響小麥灌漿,造成產量下降﹔還會誘發赤霉病,影響小麥品質。”宛城區科技局局長陳增喜說。
赤霉病被稱為“小麥癌症”,可防不可治。“出芽麥還能加工成飼料,霉變小麥有毒素,主要用來做乙醇,價格肯定不高。”6月1日,臥龍區潦河坡鎮一位糧食收購點負責人告訴記者。
降雨過大也遲滯了麥收進度。記者在新野縣王庄鎮王橋村採訪時看到,上百畝麥田裡,隻有履帶式收割機在作業。村民喬天貴說:“外地來的輪式收割機機手一看地太濕都沒停,現在村裡靠履帶式收割機來收小麥。”
小麥表現涇渭分明,選優品種、科學管理很關鍵
在宛城區漢塚鄉萬庄村的興洋農機合作社裡,剛收來的小麥涇渭分明:一邊金黃,一邊黑黃。合作社負責人高新洋介紹,金黃的是合作社自己種的,雖然不比往年產量高,但沒有生病,品質基本夠得上托市收購﹔黑黃的是收周邊群眾的,不同程度霉變,價格在每斤0.6元左右。
在記者已經走訪的4個縣區裡,高新洋的小麥是最“養眼”的。有何訣竅?他解釋說,一個是選了抗性較強的鄭麥系列品種,另一個是利用無人機植保,在下雨期間追加了兩次藥。
這種說法得到了宛城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國鬆的印証。張國鬆說,近幾年南陽地區的小麥基本上以高產品種為主,但抗發芽、抗倒伏、抗鏽病等抗性強的品種選用較少,這也是部分地塊小麥減產的一個因素。
調結構增效益,夏糧虧了秋糧補
今年雨水偏大造成部分地方小麥減產,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有沒有受到影響?新野縣王庄鎮黨委副書記李軒表示,現在群眾增收渠道日益增多,種小麥大多是為了自己吃﹔一部分把地租出去的群眾,除了地租還有糧食直補等收益,總體來講不受多大影響。“但種植大戶可能要遭受不同程度損失。”
“夏糧虧了秋糧補。”老農喬天貴對記者說起了農諺,眼下最主要的是趕緊搶收搶種,爭取秋季有個好收成。南陽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小麥預計本周內能收割完畢,目前各地涉農部門正全力進行備播工作。
與此同時,當地還對種植結構進行了適當調整。以宛城區為例,今年將調減玉米種植面積,適量增種大豆、蔬菜、小雜糧等農作物。
為了使部分群眾和種糧大戶損失降到最低,“我們正加緊跟保險公司協商,爭取理賠力度加大、速度加快。”鄧州市孟樓鎮黨委書記李爽說。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三夏生產積極推進抓天時搶收搶種調結構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