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需求or假噱头?叶黄素护眼是贩卖焦虑还是真有未来
发布时间:2022-08-1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很多人的工作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经常一盯就是一整天,不少人的眼睛都会出现干涩、酸胀、发痒等情况......于是,各种“护眼妙招”纷纷降世,企图拯救我们的双眼。
护眼市场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有外用的也有内服的,最近小C发现以叶黄素为卖点的护眼产品越来越多,各种产品形态都具备:
有丁香医生在世界爱眼日推出的叶黄素酯星星软糖、有张继科代言的诺特兰德蓝莓叶黄素酯咀嚼片,也有行业内的企业尚赫上市的晶适亮-叶黄素酯黑加仑复合果蔬汁饮料等等。
叶黄素相关的产品不断涌现,是意味着健康产业的下一个风口来了,还是昙花一现的玩新概念呢?
叶黄素,是否真能干预眼睛近视?
尽管护眼产品在前几年前并不为大众所完全接受,但目前的形势已十分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至少有22亿人患有视力损害或盲症。针对这些特定病理、人群研发护眼产品,也已是迫切需要了。
并且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人们不再停留于事后医治的层面,而是越来越重视提前预防眼部健康问题。需求造就市场,从2014年起相关的食品药品巨头纷纷入场视力保护的赛道,例如江中集团、娃哈哈以及新希望等等。
国内首款具有“缓解视力疲劳”功能的蓝帽子保健食品
随着资本进场,市场营销也活泛了起来,大V推荐、广告泉涌,人们对于叶黄素产品寄予厚望,消费者也在各种因素渲染下“被焦虑”。据中研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叶黄素市场规模将达到4.75亿元,行业的需求一路呈现增长之势。
但老老实实讲,叶黄素到底需不需要进补?
首先需要明确,叶黄素确实是好东西。它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之一,有着过滤蓝光、保护视网膜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摄入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可有效降低老年人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 和白内障的风险。
但是,额外补充叶黄素对近视的发生和进展是否有影响,目前还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更何况,虽说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却能通过饮食来补充。叶黄素广泛存在于蛋黄、绿叶蔬菜中,健康膳食均衡根本不需要额外补充。
相关产品价格虚高,效果难断
在叶黄素产品不断涌现的过程中,产品的价格差异也越发明显。小C在淘宝上进行搜索时发现,叶黄素的价格大致可以分为0-38元、38-160元以及160-372元3个区间,其中涉及到进口产品价格就会偏高,而一些新晋的国产品牌价格偏低。
纵观市场上的叶黄素产品,产品备案集中在的压片糖果或软胶囊,蓝帽子认证的少之又少,作为规定产品也并不能宣传相关的功效,而是聚焦于某种成分原料,配上“眼睛好营养”等隐晦的宣传句式。所以价格相对于这样的普通食品确实偏高,炒概念的方式明显。
同时相较于其他的功能性食品来说,叶黄素相关产品效果并不明显且需要见证的周期更长。拿益生菌来说,一两星期便可以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它对肠胃和身体的影响,从而用产品本身来留住客户,形成消费粘性。但叶黄素产品很难说多久能给人带来改变,只靠贵在坚持来激励消费者进行购买,未免过于苍白。
当下功能食品行业的卖方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定价由市场调节,没有最高价也没有最低价。但买不买、吃不吃、吃多久消费者有用脚投票的自由。
产品的最终结局,要用效果说话
7月29日,国家市场总局公布了一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其中便有广告发布人在明知产品为普通食品的情况下,宣称“小朋友吃这种叶黄素有效护眼”等保健功能,被罚款50.25万元。
这次处罚也是对行业的企业和从业者的一个警示: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真实合法,不得出现疾病治疗功能,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能,更不能以“贩卖焦虑”的形式,宣称普通食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减肥等保健功能。
做产品或卖产品不能为了业绩一再降低底线,而是需要专注产品本身,寻求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支撑整个产品的功能效果。
如今,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升级,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任何一种完美的营销手段都掩盖不住产品自身的不足,没有营养的产品内容,即使穿上再华丽的营销包装,只会是吸引消费者一时的注意,得不到长久的关注和持续的支持,甚至会导致负面的口碑影响。
相信未来走品牌差异化、细分功能点的护眼产品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加速跑在大健康赛道上的产品,想要跑向未来必定要拥有足够的硬实力,空炒概念搞噱头则将走向毁灭,因为产品的最终的结局还是要靠效果说话。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真需求or假噱头?叶黄素护眼是贩卖焦虑还是真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