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315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打假的?
发布时间:2018-05-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强大的工程技术,建造了好些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强大建筑!
“三一五”这天,如果翻翻历史,特别是翻翻古代物件,可能很快就会让你羡慕不已!
为什么会羡慕呢?一边是念着消费者权益,质量却不那么如意的产品。一边是老祖宗传下的物件,各个尊贵品质,小件的文物,千百年下来,精美耐用依旧。大件的古楼古墙,扛了几世纪风雨,地震洪水面前都挺住!眼热的恨不得穿越去!
但羡慕之中,却也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什么时候,我们买到的东西,能更靠谱的好一点!
这个愿望,往小了说,是生活品质,往大了说,却是国家的尊贵品质。再心胸开阔,也必须要讲究。可怎么讲究?一句老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贵品质的中国古代制造,就是被规矩管出来的,不信?看这些小事!
一、食品安全零容忍产品质量安全里,最马虎不得的,就是食品安全,买错东西可以退,吃错东西可要命!
这件要命的事,中国从周朝起,就是零容忍,以《礼记》的说法,不单是没有成熟的蔬菜瓜果,禁止提前上市,就连不在狩猎季节而遭到狩猎的动物,也一律不准在市面上出售!查到就是严罚!不过那个年代,科技条件比较落后,所以食品造假处于起步阶段!
但到了文化繁荣的唐朝,技术进步了,这事也就开始群魔乱舞了。终于在唐代时,法律下了狠手。以《唐律疏议》的规定:商家如果发现食品变质过期,必须要立刻焚烧。否则一旦有人食用该变质食品中毒,商家至少一年徒刑!如果苦主中毒死亡?那么商家就要被处以绞刑!
而且卖家千万别以为,吃不出事就可以放心了!一旦查出来,可就不是罚几个钱的事!以明朝的法律规定,卖家销售注水肉,和往粮食里掺沙子一个罪!最轻要打八十大板!所以那年头敢做这事的,都是用生命来掺假!
规矩如此严格,万一违法者犯了事,脚底抹油跑了咋办?好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自从宋代起,中国的行会制度就十分完善,一家店面要开业,都是行会人物连带担保,出了事一旦肇事者跑掉,行会的行首却跑不了。
二、硬规矩造就硬品牌中国传统手工业品,为什么好些历经千年,依然照样耐用?问问中国古代出口的硬品牌:丝绸!
这个品牌,在中国古代贸易史上,一直出名硬。硬到连中外贸易商路,都叫丝绸之路。别管什么贸易保护壁垒,只要拿出国门,就是碾压级优势,引得洋人立刻疯抢!
而且早在中国南北朝时代,东罗马帝国的贝鲁特,就是靠把中国丝绸拆开加工成绫纱,然后倒卖到西欧赚钱。和今天给高科技公司做加工业务的厂家一个道理。等于养活西方一条产业链!如此重利行业,西方人也不是没眼红过,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就曾命人偷来了中国的养蚕技术。可哪怕他们学会了丝绸,中国丝绸照样火热,品质第一,山寨难以代替!
如此难以替代的高品质,除了领先全球的技术优势,更因中国古代的独家规矩: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这事,中国从秦代起,就是相当讲究。秦朝的学名叫“程”,也就是生产标准,各种手工业品要上市,都得按照标准生产。特别是纺织品,西周起就有了长度和宽度的要求,不合要求不许上市!到了唐朝以后,要求更细化,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四年以上训练才可上岗。丝绸的粗细程度和重量,也全是细化标准。
到了明朝时,这个出口硬品牌,又多了新花样,明成祖朱棣时,官方作坊有了“质量追溯期”,所有的纺织工匠,都要按照纺车来编号,主管官员也要跟着编号。以后一件产品质量出问题,一抓就抓一大片!还要改到合格为止,管理官员一级级罚钱!一件产品,随时随地都要接受考验!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著名的资本主义萌芽火热开遍,东南手工工场大起,丝绸的生产标准,也就更严格,还有了“黑名单”,工匠出一件次品,就要记录在案,出到三件基本就丢饭碗,连带雇佣工匠的老板都得受行会罚!想赚大钱?宣传再好也没用,钻研业务是真!
如此零容忍,所以也不难理解,明末东南沿海,丝绸贸易为了到了空前火的场面:外国商船来华,常见只带白银不带货,上了岸见了丝绸就眼冒绿光,经常不问价就砸钱,欢天喜地抱着丝绸走人!经得起考验的品质,才能赚得了世界的钱!
三、严防豆腐渣工程中国古人的工艺技术里,另一大场面,就是强大的工程技术,建造了好些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强大建筑!
其实放在古代历史上,这件事历朝历代,也常叫不少王朝头疼。而中国古代一个手工业老传统,因此也起了大用——物勒工名!所有的手工业品,造好后要刻上工匠的名字,还有主管官员的名字,谁出了事都跑不了。古代工程营造,到了宋真宗年间起,也彻底举国贯彻这硬标准,建筑竣工后,就要在相关地方,标明监工和工匠姓名,一旦出事,追责方便!
到了宋仁宗年间,这位出名好脾气,被包拯喷一脸吐沫都不发火的皇帝,却以一个“温柔”的命令,更加提升了中国古建筑的品质:只要是新修的建筑,别管桥梁还是房屋,五年内出现塌陷问题,设计者和工头,除了依法追究责任外,还要追打棍子。这还仅仅是塌陷一个问题,属于工程追责里最轻的!
也正是在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一本神书的问世,更令古代中国,降低了豆腐渣工程的可能:《营造法式》,这部北宋将作监李诫编订的建筑宝典,几乎包括了当时科技条件下,所有安全建筑的硬标准,而且涵盖从工程图纸设计到选料规格等一切流程!以前出豆腐渣工程,还能拿疏漏当借口。现在有了这本硬标准书,半点借口都找不到。
而且对后世尤其影响大的,是这本书规定了地基的检验标准!古代社会里,干工程最容易偷工减料的环节,就是打地基。官员稍一个疏忽,就很容易糊弄过去。但有了这书,一个好地基该挖多深,打多少木桩,用多少材料,一件件全有的查!自此以后,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处理贪腐官员有了专用词:不如法。就是干工程偷工减料!一本专业书,就是多少腐败分子的噩梦!
四、质量检验不能松当然,说了这么多规矩,归根结底,规矩也要人来执行!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的兵器制造,理论上说,宋朝手工业如此强大,装备水平该不差。但听听宋仁宗年间大臣贾昌朝的话:造之不精,多脆状!甚至就是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里,多次发生过宋军兵器断裂的荒唐事。地方军队兵器质量之差,敌人都惊到了!
为什么会这样?宋朝兵器生产,和其他手工业一样,工匠把名字刻上,一级级官员审查,生产标准也高!可到了宋朝中期后,各级衙门官员扎堆,一件活三五个人干,兵器质量检验这种大事,也就变成了没人干。照着名将庞籍的说法:造甲之所,多不择间长之官!管理不靠谱,质量当然没谱!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没有315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打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