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山: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 集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农业资讯,农业
发布时间:2019-06-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普遍缺少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导致很多乡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要破解这一难题,除了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实现为贫困地区“输血”以外,更要努力挖掘本乡本土人才,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近日,我们就此专访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晓山。
问:十九大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刘晓山: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建设发展迎来了新时期、新征程,给我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目前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重要历史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未有根本改变,农业现代化仍是同步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国梦,就要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把短板补齐。
过去,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山水田园,阡陌乡村浸染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承载着中国人千回百转的乡愁,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乡村振兴战略既开拓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又重塑中华传统文化之魂。
问: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
刘晓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能否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乡村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问:您怎么理解乡村振兴?
刘晓山: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就是,把乡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问: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开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程?
刘晓山: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人,可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会使人的能力表现出差异化。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就要培育和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以下简称:带头人)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来的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只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相互促进,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前提和基础。如今脱贫攻坚到了攻坚克难的决胜阶段,要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产业是抓手,而人才的短缺,成为困扰这一阶段任务完成的突出问题之一。如果把贫困问题看作是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问题的主要矛盾,那么人才问题无疑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一旦解决了人才问题,脱贫攻坚的难点将会有决定性、突破性进展。
但面临的现实却是,在我国贫困地区,当前还有部分村两委干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有的贫困村甚至选不出能带领群众脱贫的两委委员。因此,能否有效解决好这个问题,是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事关党性、宗旨对基层组织的要求。选好用好带头人,从三年攻坚行动来看,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从长远发展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农村人才瓶颈的关键之举;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治本之策。
为探索东西部协作带头人培育机制,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建立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2015年我们又会同广东、广西两省(区)扶贫办,探索将广东佛山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资金、加工、销售渠道等优势与广西上林县自然水域、相对低成本人力和市场发育空间等优势进行互补,实现双赢式合作,启动实施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在上林县培育试点工作”,并在广东佛山南海区九江镇设立了“两广”协作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请符合作为带头人条件适合做导师的广东水产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家、佛山市九江镇河清四村党支部书记潘建章同志任基地主任。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颁布,“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
问: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刘晓山:带头人基本条件是,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具有领办村级产业项目实力和能力、有意愿履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社会责任的本土人才。主要从已在贫困村创业的人员中选择,包括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负责人;在外创办企业、务工有意愿回村创业的本土人才;企事业单位愿意回贫困村创业的人员。
带头人选择,按照自下而上、公开公示程序进行。基本程序是,由本人申请、村两委推荐、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考察、乡政府审核,报县级有关部门审定后,确定为带头人。带头人培训已纳入各级扶贫培训计划,并选择东部地区或本省(市、区)具备条件的小康村,建立教学和见习基地,强化现场培训,示范观摩。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围绕培育带头人出台了相关政策,既对培育带头人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带头人培养规模,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力争为每个贫困村培养3-5名带头人。
具体而言,带头人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本土人才,有为民情怀,政治上可靠,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和能力;第二,有创业意愿,有志在贫困村通过创业活动带领群众,尤其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第三,积极支持参与建强基层党组织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工作;第四,适合在贫困地区发展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问:开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程具体怎么做?
刘晓山:各地在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探索,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每个贫困村都应该有过硬的带头人或者基层组织,要培育和提升村两委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能力,使其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主体和基石,并同步建立人才储备库,主要针对五类人员:本村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外出打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大学生、复转军人,同时鼓励机关企事业在职人员到村里任职。因此,选拔致富带头人要建立好选人、育人、支持、带贫、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
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来自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党委副书记、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凭借着“1+11”扶贫培育模式,荣获脱贫攻坚创新奖。该模式受到贫困地区群众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认可,并推荐作为2017年中央政治局第39 次集体学习时的首个扶贫案例材料,之后中办将案例材料下发到县级党委政府。“1+11”扶贫培育模式就是针对村庄贫困农户实施精准创业帮扶。“1”就是让参训学员在培训基地集中学习一个月;“11”就是用11个月的时间对学员回村创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帮扶和指导,既有当地政府选聘的扶贫创业导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就地就近指导帮扶,又有培训基地创业导师每季度的跟踪帮扶和远程互联网服务,确保参训学员一年时间内能够让创业计划落地,两年创业发展,三年创业成功。2017年,通过国务院扶贫办的进一步总结提升,由培训带头人提升为培育带头人,“1+11”扶贫培育模式得以在全国多个地区推广。李振生也因此成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开启者。
从近几年各地开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工作看,有七条经验与启示值得借鉴。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是重要前提;二是优秀的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是关键;三是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是根本保障;四是产业项目是培育带头人的重要载体;五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增加村集体收入是培育带头人的重要措施;六是群众认可是检验带头人工作成效的标准;七是建立适当规模的教学和见习基地是加快培育带头人的有效办法。
今年1月底,由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下发前,国务院扶贫办在宁夏固原举办了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现场会,《意见》下发后,国务院扶贫办又分别在广西上林县、广东佛山市分别举办了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现场会和全国东西部协作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班,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意见》的指示精神。7月4日,在京召开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会,我们与广东、广西扶贫办在上林县探索总结两广的东西部协作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双培双带双促”模式已作为全国扶贫典型案例,在会上向中央领导和与会同志作了介绍。
带头人培育工作总体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组织调查研究。去年,我们将近几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梳理总结提升了一批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第二步出台政策。今年初,扶贫办联合八部委出台《意见》等相关文件,围绕贯彻落实《意见》,各级各部门实施相关政策措施,选好育好带头人工作正全面展开。第三步变“盆景”为“风景”。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国家层面举办现场会和带头人的示范培训班。现各地都在有计划地遴选一批带头人培育对象进行培训,正将成功的带头人培育模式逐步推广。第四步总结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意见》,完善政策,进行检查落实评估总结,进一步打造省级市级县级和东西部协作帮扶模式,推广经验。
问:开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程要把握的重点是什么?
刘晓山: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原则,坚持科学选择产业原则,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原则,坚持群众满意检验标准原则。围绕原则,这里着重讲一下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大力支持带头人与为民谋利益的关系。我们在培育支持带头人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我们为民、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要始终坚持选人标准、要始终坚持培育的正确导向、要始终坚持政策支持的扶贫目的、要始终坚持带贫机制、要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要科学合理设立考评验收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党委、政府支持和群众参与认可的关系。我们在培育、支持带头人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牢固树立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好我党动员群众、激励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作用。要科学合理地将顺应群众的意愿和正确引导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要坚持相信群众的眼睛、依靠群众的力量,要坚定群众参与是前提、群众脱贫是目的,要坚信群众认可出成效,群众认可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
三是培育带头人与建强基层组织的关系。我们在培育、支持带头人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就是为我们党的事业培养人才、培养骨干力量。要吸引更多的乡土人才回流农村创业,要将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乡镇干部、培养成我们脱贫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始终不忘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村两委的主要能力就应该体现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能力上。要将培育产业带头人和党的事业带头人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人民性和党性相统一。
四是物质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关系。物质是基础,志向是追求,知识是力量。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是第一需要、基本要求,人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内因起主导作用,在有一定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会有精神追求和境界,也就是志向。扶贫先扶志,有了内生动力和精神追求,外因才能起作用,才能实现开发式扶贫和稳定脱贫。要想摆脱贫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抓好教育培训是根本。带头人在带贫的时候一定要将精神追求始终注入其中,要富“钱袋”,同时也要富“脑袋”,把扶贫开发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来,把扶贫开发为民、为民族的眼光和情怀注入实际工作中。不能出现富了物质、贫了精神,富了口袋、贫了脑袋。
五是发展产业与保护生态及长远发展的关系。选择产业、发展产业,我认为一定要有五个意识:一是要有为我们的后代生产生活留下一个好基础、好环境的意识;二是站在全局视角而谋一域的意识;三是立足当前而谋长远的意识;四是瞄准高端而抓住眼前的意识;五是用好政策,尊重民意和规律的意识。
培育带头人为贫困群众谋利益,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强基层组织的需要,是为党的事业分忧担责;培育带头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是民族振兴、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为国富民强助力;培育带头人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治理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需要,是为集聚乡村振兴新动能。总之,培育带头人是一件为人民谋幸福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