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应急,如何更有约束力(深阅读)
发布时间:2019-06-2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威马逊”台风来势猛、强度大、成灾快,重创海南。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24日,台风造成全省325.8万人受灾,死亡或失踪31人,损坏房屋58163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
回顾10多天来,海南从首次发布“台风四级预警”,到启动“台风一级预警”;从准备救灾物资,到转移群众、防护水库,预警、应急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关心:遭遇41年不遇的超强台风,海南的应急指挥系统、重点行业、灾区群众遇到哪些挑战?台风中,预警、应急各环节衔接是否通畅?气象预报预警怎样对全社会更具约束?
预警系统
预警信息传播到位,但应强化公众对预警的认识:各级预警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流程,该如何行动
7月29日,台风远去11天。文昌市翁田镇明月村的陈桂清站在残垣断壁前,仍心有余悸:“活40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大台风。风卷着瓦片、树枝、玻璃、椰子,在天上打转。墙倒了,房漏了,一切要从头来。”
文昌市翁田镇是“威马逊”登陆点,也是防风重点。15日17时,海南气象台提前3天发布“台风四级预警”。17日12时,提前27小时,由省政府发布“台风一级预警”。当天下午,明月村支部书记陈泽存接到上级通知,立刻组织群众转移。
7月18日11时,陈泽存再次接到紧急通知,要求不仅转移低洼、危房中的群众,凡住在瓦房的人,全部撤离。明月村共31个自然村、4600人,95%群众住瓦房。村干部分片包干,挨家挨户查看,在1小时内完成转移任务。
这只是海南预防“威马逊”的一个缩影。
海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胡玉蓉介绍,台风来前7天,海南省气象局第一次对外发布“台风消息”,至19日14时,共发布台风预警信息46次。全网发送途径包括短信、电视、网络、电台、广播、大屏幕、报纸等。到17日深夜,有621万手机用户收到台风一级预警短信。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向海南6000多艘渔船发送“威马逊”消息8次;向执业导游、司机和旅行社等发送“威马逊”信息7次。微信推送信息3次,首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微视频1条。
海南省水务厅巡视员、原海南省“三防办”主任杨运暹介绍,“三防”能力建设也在台风中发挥作用。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灾害预警平台,在全省有600多个雨量监测点。只要雨量超过相关指标,高音喇叭将自动开启,向村庄预警。
但面对台风预警,政府、各行业和社会公众,反应速度却不尽相同。政府部门行动比较迅速。面对预警,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防风工作视频会、“三防”总指挥部全体成员会。省领导昼夜坐镇“三防办”。
相对来说,公众对此则没那么重视。
见到三江农场村民何健时,他光着膀子,手拿一把铁锹,正在清理垃圾。
“台风引起海水倒灌,家里水深超过1米。全家人跑到北屋,爬上高3米的神龛。”何健说。
“怎么不提前撤离?”记者说。
“台风年年有,不过刮刮风。家里东西多,舍不得丢下。”何健说。
“最大难题是转移群众。不少人有麻痹思想,不信台风这么大。”海口市三江农场党委办主任范高远说,三江农场转移2000多名群众,几次排查,苦口婆心才劝离。
在琼海,各村成立应急队,由村干部、民兵、干部等组成,采取“一对一”方式盯人,确保低洼地区、危房、瓦房中的群众转移。琼海每个镇配备13辆皮卡车,上面装有喇叭。台风前,挨村宣传。
琼海市副市长郑庆智认为:“灾害信息传播,不仅是发送消息,还要增强群众感性认识,有利克服麻痹思想。”
郑庆智建议,应增强群众防风常识。“台风后,琼海将印发防台风知识读本,发到每一个干部、每一名群众。让大家明白‘一级预警’是什么意思,防风有哪些流程,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应急指挥
上下调度得力,人员伤亡降到最低;但应急预案缺少演练,各环节衔接不够通畅
19日台风一过,海南省政府召开抢险救灾工作紧急部署会,紧急拨付1亿元救灾资金。20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明确7条工作要求和措施。21日,省政府召开抢险救灾专题会,决定再启动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成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基础设施抢修、生产恢复、社会救助3个专项工作组。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动员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海口市防汛防风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辉说,海口市领导坐镇指挥,应急指挥系统总体高效、通畅。
“应该说,这次防台风取得突出成绩:一是人员伤亡少。1973年第14号台风从琼海登陆,同样的17级风,全省死亡903人,仅琼海就死亡771人。二是全省26410艘渔船进港避风,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最大降雨量超500毫米,全省水库无一垮坝。”杨运暹说。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三防办”和公安、电力等各口的应急指挥系统缺乏互联互通,难以共享信息,影响整体联动。
“‘台风一级预警’启动,意味着各部门要按预案要求,迅速行动。但是,不少干部对预案不熟悉,平时缺少演练。等台风真的来了,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海南省政府一名干部说。
预警、应急机制高效运行,需要顺畅的管理体制。而在杨运暹看来,防汛防风防旱指挥部中,成员单位交叉过多,影响了总体执行力。
应急重点行业
按各自预案应急,抢修取得重大进展,但子预案与总预案衔接不够,应急物资准备不充分
台风过后,电、水、通信“三通”问题突出。以电力为例。17条220千伏线路、53条110千伏线路、43条35千伏线路、701条10千伏线路被损,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抢修遇到诸多困难。
“电力系统预警、应急,依据是公司自己的预案。”海南省电网公司应急办主任钟琼雄说,按照该预案,公司确保主网不垮、海口不黑。对174个重点用户,分特级、一级、二级依次应急抢修。
“然而,电网公司与政府联动不紧密,双方没有固定联络系统,主要靠电话。”钟琼雄说,“不通电”引起省领导重视后,沟通才逐渐顺畅。
政府总预案与重点行业子预案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影响整体应急效果。海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付红星说,通讯公司子预案多从用户角度考虑。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应统一指挥调度,明确通信基站的抢修重点、步骤,“集中优势兵力,解决重点问题”。
重点行业的应急储备不充分,也影响到应急响应。
据介绍,海南省500千瓦以上大容量发电车共8台,50千瓦以上发电机600多台。这些设备平时够用,但在大灾面前,显得明显不足。
“通信公司缺的主要是油料。”付红星说,通信公司的预案中,油机储备油可用24小时,但没想到风这么大,停电时间这么长,导致油料严重不足。仅19日一天,在海口文昌受灾地区,中国移动就需要60吨柴油。
台风之后,暴露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海南电网的电力设备按照抵御12级台风来设计。灾后重建,是否提高防台风级别?“从长远看,应该提高。但提高到防17级台风,投资也会呈几何级增加。”钟琼雄说。
公众应急
防御应急台风的意识和能力亟须提高
提高公众防台风意识和能力,是预警、应急的重中之重。对此,范高远体会颇深。
据介绍,全省死亡的25人,多数是在台风登陆后。有的是站在房顶上,被风吹下来;有的是撤离后,又冒风回家,被风中裹挟之物砸中。
另外,提高公众的防御应急能力,物资是前提。范高远说,此次救援中,非常缺少救灾物资,如救生衣、雨伞、手电筒、冲锋舟、挖掘机等。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预警应急,如何更有约束力(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