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怎样逍遥度夏
发布时间:2018-05-2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宋代《槐荫消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怀抱竹夫人 住进清凉殿
皇家赐冰礼 民间卖冰人
红粉扑玉肌 扇底清风来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著 中华书局2014-7
《终朝采蓝 : 古名物寻微》 扬之水著,三联书店2008-11
《潘金莲的发型》 孟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贵妃的红汗》 孟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茶余酒后金瓶梅》 郑培凯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1
明代的肥皂盒,定陵出土
甘凉雪泡饮 馨香花果茶
轻纱薄露透 夏布却烦暑
中国古代的各类文献、小说以及出土文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古人日常生活的线索。在没有电的时代,祖先们有种种高招度过暑热难耐的夏天。多读读这类书,回想遥远的风景,再高的温度也会离人而去。
“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陆游《初夏幽居》)这几句诗中提到的“竹夫人”,是古人在夏天时为了取其凉意抱着睡觉的物品,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竹夫人”常伴人于枕席之间,这个名字不但贴切,还有种暧昧不明的味道。
《红楼梦》中有首宝钗所作的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虽然就该诗是否为曹氏原作有些争议,但“恩爱夫妻不到冬”一句却依然令人觉得颇有深意。在《聊斋志异》里有个故事叫《张鸿渐》,竹夫人也是一件重要道具。故事的主角书生张鸿渐,落难时为狐仙所救并与之相好。张书生一边贪恋着狐仙的美貌,一边又念念不忘自己的结发妻子和儿子,狐仙便扮作他妻子的模样试了试他的真心,结果书生果然还是更爱老婆些。狐仙于是变回原貌,此时书生再一摸床上的儿子,原来是个竹夫人。
不独是竹夫人,没有电扇空调的古人还制造了不少奇特的东西让夏天更加清凉。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里就提到了这么几件:壬癸席、澄水帛和冰丝茵。壬癸席是“取猪毛刷净,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澄水帛则神奇很多,唐懿宗的同昌公主某日搞了个大聚会,当天暑热难耐,公主便命人取来澄水帛,用水蘸了挂于堂中,结果“满坐皆思挟纩”—大家都开始想穿棉衣了!而这明薄可鉴的丝织物能产生奇效的秘密就在于其中含有龙涎香,能消暑毒。冰丝茵也同样稀罕,高濂提到,唐朝有个老太太拿着旧的茵(褥子、垫子)出售,售价半千钱。结果有个波斯人看见了说:“这是冰蚕丝织成的,夏天铺上能够满座生凉。”然后竟然用千万钱给买了,足见此人不但是中东大亨,还是个有良心的。
但是比起汉代不用机电自凉爽的清凉殿,以上诸般物件都是小巧思了。传为六朝人所作的《三辅黄图》一书中这样介绍道:“清凉殿,夏居之则清凉也,亦曰延清室。《汉书》曰‘清室则中夏含霜’,即此也。”书里还描述了馆陶公主的面首董偃在此纳凉的场景,他“以画石为床”,设“紫琉璃帐”,面前摆着紫玉盘,同时还有侍者给他扇风。他觉得不够清凉,又用了玉晶(水晶)做的盘子,里面放上冰块摆在自己的膝前。水晶乃武帝赐给董偃的,是千涂国(犍陀罗,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所贡。只不过因为水晶和冰块都是透明的,侍者以为冰块直接被放置在床席上,怕冰融化把床弄湿了,用手一拂,结果把珍贵的水晶盘和冰块都弄到地上给打碎了。
唐朝时期的空调房就更为进步了,《唐语林》里记录了玄宗在含凉殿见拾遗陈知节的情况,说当时“暑毒方甚”,但是皇上的座位后面有“水激扇车,风猎衣襟”:用水能带动扇车的扇叶不断转动,然后通过扇叶吹凉水而产生冷气。同时,“四隅积水成帘飞洒”:把水引到墙头上,把个含凉殿变成了水帘洞,难怪会“座内含冻”。
当然,看了宋朝人如何纳凉之后,你会觉得他们是最会过日子的。《武林旧事》的《禁中纳凉》一节里讲皇宫中特别重视夏天的纳凉环境:种上长松修竹以达到浓荫蔽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飞瀑,飞瀑下方置上十亩大池,里头种满红白莲花,最绝的是在庭院里摆满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阇婆、薝葡等花,用风轮来吹,制造出清芬满殿的效果。唐朝公主用来防暑降温的龙涎香也出现在了这里,不过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浆金碗,珍果玉壶”,简直让人“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所以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自己作为现代人有空调吹就很厉害吗?
没有冰箱和空调,古人可怎么办呀?坐享现代科技便利的人们,有时候犯起傻来,就会问出这样可笑的问题。其实,要不是聪明的古人不断地积累经验,现代人怎么会一拍脑袋地发明个冰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