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哈尔滨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做强“农头工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2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从“天下粮仓”到“绿色厨房”

“耕耘成就梦想,奋斗收获幸福。”70年的岁月变迁,哈尔滨上演一场从“天下粮仓”到“绿色厨房”的华丽变身。

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效益;成立农村合作社,农民抱团闯市场;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提升产出效益……发生在黑土地上的系列发展变革,让冰城农业肩负起新的责任与使命。

2016年5月和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黑龙江考察,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牢记总书记嘱托的哈尔滨人拿出实际行动,近年来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在绿色农业的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截至2018年末,冰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030万亩,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全市50亩以上设施蔬菜标准园区发展到63个;全市“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791个,获得名牌产品企业154家。

做大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冰城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抹上浓厚底色。

米袋子

寒地黑土劲吹“绿色风”

5月24日,方正县佳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块稻田里,一台施肥机正在增施有机肥,不远处,沤制好的农家肥堆成了“小山”。合作社农户正奋力挥舞铁锹,往田里抛撒农家肥。

田边,合作社理事长李亮拿出一本《生产档案》,减去的化肥量、施有机肥量、用什么农药……每项生产情况都记录在档案中。“乡里的农技推广干部不定期来检查档案,马虎不得。”李亮说。

方正县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源地,经过20多年发展,方正县总结出了“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及应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当地水稻优质品种率达100%,绿色食品稻米的售价高于普通稻米20%以上。

“这两年,水稻产量非常好,而且不愁销路,我们只要把水稻种好,腰包肯定鼓。”合作社种植户姜全友信心十足。姜全友前年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垦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聘请专家指导,生产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的标准统一管理,并植入追溯系统,客户、消费者可通过监控系统随时查看各个生产环节。秋季合作社统一回收水稻,精细加工后包装,通过网络、实体店销售,成品米价格每斤可达6.5元。

发展绿色农业,不但农户增收,企业更得利。走进方正县秋然米业稻米加工车间,你会看到,整个加工流程稻米不落地,全程无污染,每一粒稻子变大米都像在“选美”,整个灌装打包过程都由机器人完成。

“打好‘绿色’牌,我们的大米更健康、更好吃,这才能以订单的形式打进南方市场。”秋然米业董事长顾冰松说。这家始建于1988年的民营企业几经起落,近年来,在冰城绿色农业崛起中看到了巨大商机,焕发出更大活力。

早在2006年,该公司就与1300户会员农户签下订单2万亩。其中,绿色富硒米和特殊水稻1.4万亩,并以每市斤水稻高出同期市场价0.04元收购,农户共增收50万元。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秋然米业自有基地1万亩,订单面积30万亩,其中,富硒水稻面积10万亩。公司与会员真正成为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顾冰松说:“如今黑土地上劲吹‘绿色风’,种粮轻松,卖粮有底。”

菜篮子

农业转型算出“绿色账”

冰城不仅有米袋子,菜篮子也不逊色。北菜南运,“绿色”意味着无限商机。

过去,走进宾县村屯,家家户户院里都有巨大的苞米楼子,祖祖辈辈种玉米、卖干粮。如今,走进宾县永和乡,看到最多的是一栋栋大棚。青翠欲滴的辣椒、顶花带刺的黄瓜、嫩绿细长的豆角、鲜红鲜红的西红柿、紫色发亮的茄子……大棚内生机盎然。永和乡作为“粮改菜”工程的龙头,积极探索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为宾县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开辟丰产增收新路径打开了又一扇门。

“今年黄瓜的地头价是每斤0.7元,运到哈尔滨消费者手里是每斤1元,亩产能达到1万斤,我平时还种点香瓜啥的,比种粮食效益好太多了。”永和乡农民徐有告诉记者,受永和菜业带动,他从2013年开始租用永和蔬菜大棚加入设施蔬菜种植,30亩大棚的年租金是6万元,全年农资成本为7万元,人工成本为5万元,正常年份的纯收益可达35万元。稳定丰厚的收益让徐有的脸上写满幸福。

2009年,哈尔滨永和菜业公司总经理李庆堂在永和乡流转了3000亩土地,创建了绿色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和哈尔滨永和菜业公司,如今永和菜业已经拥有10栋现代化温室、118栋“1000平方米绿色有机蔬菜大棚”,打造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蔬菜生产加工、冷藏储运、市场建设、物流配送链条式发展。

在永和蔬菜基地,还有大片的空地和空棚,与其他棚内果蔬拥挤形成对比。“就要养地了。”李庆堂说。原来,基地每年都必须有300亩耕地通过施用有机肥、深翻野草进行休耕养护,保障黑土有机质含量,进而实现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埋头苦干,看天吃饭”的农业老黄历翻篇了。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宾县人打开了创新发展思路,探索转型,农业提质增效算明白了“绿色账”。

果园子

“农头工尾”延伸产业链

用大榛子油炒菜有多香?用大榛子做的去疤痕精油有多牛?还有大榛子板材……在通河县,大榛子产品即将成为“拳头”打向市场,这背后是一条“农头工尾”绿色产业链。

站在自家的榛子林里,通河县富林镇三宝村的郑民,向来访者传授他的致富“榛”经。这个曾经苦苦寻找致富门路的“不安分村民”,如今借助大果榛子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明白人”。

通河县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全县林地面积超过40万公顷,山区土壤贫瘠,当地农民曾祖祖辈辈靠种玉米、大豆为生。“那时年景好一亩地也就挣二三百元,年轻人娶不上媳妇、养不起孩子。”郑民说。为了过上好日子,“不安分”的郑民跑到辽宁、吉林等地取经,经过反复比较,相中了适合寒地种植、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榛子。首批收获的榛子让郑民和乡亲们都“瞪大了眼”,大果榛子平均亩产三四百斤,每斤30多元且供不应求,亩产效益比种大豆高20多倍。

“以前通河的山坡地雨天泥水四处淌,种了榛子树,小雨不见水,大雨清水流。”郑民说。既能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又能保护绿水青山,看准了大果榛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河县经过反复论证,把这个产业确定为立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哈尔滨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做强“农头工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