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陕西人吃的红薯学名“秦薯”,“杨凌制造”

发布时间:2019-06-2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今天是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农历八月初六,西安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20℃,大雨转中雨。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选育良种是杨凌农科城最具挑战性的基础工程。“小偃22”“西农979”小麦、陕油8号油菜、陕单609玉米、“瑞阳”“瑞雪”苹果等一批作物良种享誉全国。“秦薯”系列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历经两代人的选育,在杨凌种业殿堂熠熠发光,父子传承、坚守近一甲子,造福千万人民。

  朱俊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著名的薯类专家、“秦薯”系列的开拓者。“秦薯”系列红薯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推广种植达1000万亩,为农民增收5亿多元。目前,陕西省种植红薯的80%是“秦薯”系列品种,“秦薯”种植年创造效益达10亿元。

  缺粮时代红薯填饱肚子

  “两头细、中间粗,红薯长短一般齐......”照片上的朱俊光手里拿的就是他选育的“秦薯4号”。朱俊光最初选择培育、推广红薯其实是“缺粮时红薯可救人命”。

陕西人吃的红薯学名“秦薯”,“杨凌制造”

朱俊光选育的“秦薯4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吃不饱、饿肚子。朱俊光在陕南、鄂西北试种产量高的红薯,叫人填饱肚子。为了红薯稳产高产,朱俊光潜心、铁心选育推广“秦薯”。

  “883红薯两头尖,不打一万打八千。”883红薯就是“秦薯2号”。1969年饥荒年,朱俊光培育的“秦薯1号”“秦薯2号”在山西南部地区获得了高产,还在湖北、河南、陕西、安徽、河北推广,成为千万人救命的主粮,帮助老百姓度过饥荒,是名副其实的“救命薯”。朱俊光和“秦薯”名扬四方。

  从救命薯到健康薯、有机薯

  1996年,朱俊光退休后,继续办研究所、租温室大棚搞研究,走南闯北推广“秦薯”,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农民尊称朱俊光“红薯大王”,看似荣光,朱俊光却是辛酸泪一把。“秦薯”能否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是他最大的心愿。朱俊光多年来一直在“诱导”儿子朱渭兵继承“秦薯”事业,但朱渭兵心有不甘、不愿“就范”。

陕西人吃的红薯学名“秦薯”,“杨凌制造”

温棚选育红薯苗

  朱渭兵说:“我生在、长在‘红薯家庭’,都看够了,育种太苦太累,推广又不挣钱。”看到父亲大半生为红薯倾尽心血,科研经费靠的是工资和卖红薯苗所得。父亲忙不过来,全家人都得去实验室、试验地去帮忙。一家老小没过上好日子,朱渭兵既心痛又纠结。环顾左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业科研环境窘迫,“人才难留、人心思走”现象凸显,“孔雀”“麻雀”出走,朱渭兵和朱俊光无可奈何。

  1997年,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在杨凌的60多个农、林、水、土、肥、药专业科研人员和西北农学院、西北林学院几十个省部属院所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开始擎起农业科技的旗帜。“秦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父子情深。朱渭兵子承父业,继续选育“秦薯”。 他看到,红薯不再是“救命粮”,更多的是健康食品、加工原料,如何选育农民爱种、消费者爱吃的“市场薯”成为关键。朱渭兵把“秦薯”的种业属性扩大到产业营造,把“秦薯”的优良品质推介到田间地头、农家市场,“秦薯”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市场营销的成果开始反哺“秦薯”育种科研。

陕西人吃的红薯学名“秦薯”,“杨凌制造”

陕西省武功县的种植户种植的“秦薯5号”

  家住陕西省武功县的种植户黄林召近几年种植“秦薯5号”近150亩,销售收入近40万元。他说:“‘秦薯5号’品质好,市场反映好,收入高。”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营养膳食的需求提升,更加注重红薯的品种、外观、色泽。朱俊光离世后,朱渭兵2012年选育成功“秦薯8号”并推广,“秦薯”新品种更绿色、营养、健康,是名副其实的“健康薯”。

  国运昌科技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朱渭兵继承“秦薯”事业几乎与杨凌示范区成立、起步处于同一阶段。杨凌示范区担负国家使命,对科研、示范推广十分重视,这些为朱渭兵选育“秦薯”带来了发展“红利”。

  朱渭兵利用杨凌示范区的孵化基地、产业园区,扩大公司经营,加持创新创业,建立协同发展联盟,吸引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中国杨凌云等平台把“秦薯”选育推广建立在“云”上。团队化科研,带动新型“农民创客”创新创业,建立红薯种植示范户、示范村、示范镇和示范县,推广新品种、帮助农户解决虫害、水肥、管理、营销和深加工等问题。近20年来,朱渭兵的“秦薯”产品系列化,高淀粉型、食品加工型、食饲兼用型、菜用型等专用型薯类,紫薯、红心薯、黄心薯、花心薯等品系先后推出。

陕西人吃的红薯学名“秦薯”,“杨凌制造”

“秦薯”丰收

  两代父子亲,接力秦薯情。“救命薯”“市场薯”“健康薯”,“秦薯”的更新换代是我国科研发展、农业发展的缩影,也是杨凌示范区20年跋涉向国家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的奥秘所在。在杨凌这片热土上,老一辈、新一代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富了百姓、强了国家。精神薪火相传,使命生生不息。

  今日新闻推荐

  1.“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在西安举行

  “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日前在西安市举行。此次论坛主题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成就未来一代青年梦想”。活动期间分享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研讨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新机制新平台,推动各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

  2.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居全国前列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陕西人吃的红薯学名“秦薯”,“杨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