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发展养殖学技术 “赵拐拐”当上“万元户”

发布时间:2019-06-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新华网西安11月26日电 题:发展养殖学技术 “赵拐拐”当上“万元户”——陕西岐山县扶贫扶志见闻

  记者刘彤 郭强

  “赵拐拐”今年要脱贫,这可成了村里的“大新闻”!谁也想不到,曾经村里人认为会一辈子恓惶受穷的“赵拐拐”,也会迎来幸福新生活。

  “赵拐拐”真名叫赵拴虎,今年64岁,是陕西省岐山县青化镇北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长期患有风湿性关节慢性疾病,行动不便,家里的生活一直比较恓惶,“贫困户”的“帽子”戴上后就没“摘下来”。由于走路有些瘸拐,本人又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抬不起头,精神状态不好,被村里人叫成了“赵拐拐”。赵拴虎妻子祝培连今年60岁,长期患有大骨节病,是肢体四级残疾。“过了今天没明天”,曾是家里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

  青化镇党委书记刘云洲说,全镇8个村6870户2.8万总人口中,贫困人口有541户1901人,北阳、青化、童峪三个贫困村。“地处关中平原北部的岐山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备,残疾、疾病、灾害、慵懒是全镇贫困人口的主要类型。如何在脱贫攻坚中扶贫扶志,特别是帮助丧失信心的残疾人发展产业,是我们考虑最多的地方。”

  赵拴虎说,他和老伴儿行动不便,“种啥啥不成、养啥啥不行”,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想养、不想种、不想动,让家里的苦日子一熬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来,帮扶干部一趟趟到家里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但很长时间,觉得他们是在打搅我们的正常生活,当着贫困户也没有什么。但邻村刘芳科自强不息、白手起家,摆脱贫困‘袭扰’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今年52岁的刘芳科2008年患上视网膜萎缩症,因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双目几近失明,妻子罗水侠是二级精神残疾,全家只能依靠儿子打工的微薄收入及低保金维持生计。

  2016年5月,在帮扶干部、亲戚的帮助下,刘芳科开始了能繁母猪试养。“帮扶干部、时任岐山县财政局局长苟仓华多次告诉我:虽然眼睛残疾,但脱贫致富的信念不能丢、向往新生活的拼劲儿不能没有。只要放心大胆饲养,肯定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不成功,还可以重头再来。这些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针对养猪技术上的问题,青化镇党委安排兽医站上门服务,手把手教会了刘芳科防疫、接生、饲养技术。2017年下半年,他饲养的两头能繁母猪产仔售出后收入1.9万元,算上产业直补资金5400元,通过养猪,刘芳科收入2.5万多元,成为青化镇贫困残疾人中的脱贫第一人。

  养猪致富后,刘芳科装修了家里房子,并在县城为儿子买了房,全家其乐融融。现在他逢人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虽然看不见了,是党做了我的眼睛,让我看见了今后的美好生活。”

  北阳村第一书记云志明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加上帮扶干部的宣传,残疾人也能脱贫的理念逐渐在赵拴虎心中扎下了根。“他曾多次对我提起,原先没有能力脱贫致富,现在有政策支持,残疾人也要尽力而为。”

  说干就干。在岐山县畜牧产业直补政策的支持下,按照羊羔每只200元、饲料100元的补贴政策,他一次性购买了15只奶山羊,帮扶干部帮他建起了羊圈。“今年成年奶山羊价格不错,如果能将这些羊卖掉,我家一年的收入很有希望超过一万元!当上‘万元户’,对我来说即将成为现实!”

  赵拴虎说,原先受肢体疾病的拖累,自己对如何脱贫根本没有想法,就是有想法也好像空中的飞鸟,可望不可即,全家的意志非常消沉。“我家的产业发展基础很好,县里的畜牧专家会定期上门提供技术支持。以后的生活必须要靠自己,自力更生到附近打晒饲草是我最近经常忙活的营生。”

  谈起“贫困户”这顶“帽子”戴在头上的感受。赵拴虎感触颇多:“我和老伴还有一个27岁的儿子在外务工,现在还没有成家。原先家里穷,别说有人上门提亲,就是我们自己,也没有颜面去求亲。现在知道我家今年就要脱贫,已经有人上门说媒了。‘贫困户’的帽子不好啊,我们想尽快把它‘摘掉’。”

  岐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辉说,岐山共有残疾贫困人口3514户4117人,近年来岐山坚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变输血为造血,在帮扶贫困残疾人口上采取树立典型、加强培训等方式,加大扶志力度,经过在猕猴桃、苹果、花椒、西瓜等经济作物栽培,毛线钩针、丝网花编织等手工艺品制作及微电商等多领域的帮扶,一些残疾贫困人口掌握了技能,实现脱贫1652户1880人。

  王辉说,岐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周礼之乡”,耕读传家、孝亲挚爱等优秀传统流传至今。“选树典型激发脱贫动力,用各类典故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结合身边人讲身边事,解决贫困群众‘比着贫’‘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习惯,积极宣传脱贫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发脱贫致富的热情,增强内生动力,传导脱贫光荣、致富光荣的正能量,唱响岐山脱贫的声音是必须坚持的方向。”(完)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发展养殖学技术 “赵拐拐”当上“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