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滇池保护治理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

发布时间:2019-06-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滇池保护治理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

经过昆明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滇池总体水质不仅摘掉了劣Ⅴ类的帽子,今年前8月更是达到了Ⅳ类。滇池保护治理,已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

提出新思路 重点开展六大项工作

为全面掌握滇池保护治理现状、污染成因等,近年来昆明借助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力量,依托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了一系统研究,充分摸清了滇池保护治理的现状,进一步掌握了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十三五”时期是“滇池治理全面提速新阶段”的判断,提出了“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思路,强调要推动滇池治理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保护治理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并进一步确立到2020年滇池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的奋斗目标。

2015年以来,昆明市紧紧围绕着“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思路重点开展了六大项工作,实现了滇池全面综合治理。

转变发展理念:组织开展了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出了“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约束性控制指标;把滇池治理纳入城市治理体系,开展了昆明市滇池流域“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编制了《昆明市工业空间布局研究》,严格控制滇池流域内产业发展,将人口和产业重点向流域外的滇中新区聚集;开展《昆明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努力实现滇池保护治理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坚持高位统筹:市委、市政府成立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高位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园区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对滇池治理工作进行重点部署、重点推进、重点督查,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强化技术支撑:与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环保企业进行滇池保护治理专项合作,开展滇池草海蓝藻绿藻生长机理及影响要素、草海水体流动场等6个课题研究。同时,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滇池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批科技成果投入使用,科学治滇有了扎实基础。

全面深化河长制:制定印发《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实现了河渠湖库河长全覆盖。以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治理为抓手,以流域范围内水质水量的统筹调度和监督管理为重点,以旱季减少黑臭水体、雨季控制面源污染及雨污合流溢流污染控制为关键,以降低总磷、总氮等关键指标为核心,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方案,滇池及入湖河道保护治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立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及配套文件,按照“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的原则,在滇池流域河道及支流沟渠全面推行河道生态补偿工作,压实各县区、相关责任单位在滇池流域河道保护治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该机制实施以来,共核算应缴纳生态补偿费9.35亿元,已缴纳5.56亿元、拨付4.18亿元。

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坚决关停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区域内“五采区”(即采石、采砂、采矿、取土以及砖瓦窑采区),按照“一点一策、一矿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各个“五采区”植被恢复方案,明确植被恢复的工作时限、具体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五采区”植被恢复工作。截至目前,72个矿权已全部关停,已开展生态修复942.74亩。深化同曲靖市合作,共同治理牛栏江上游面源污染,通过建设拦沙坝等手段改善牛栏江水质,提升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累计向滇池补水26.94亿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滇池水体污染。

今年前8月滇池总体水质达Ⅳ类

2016年,滇池总体水质摘掉了劣Ⅴ类的帽子,达到Ⅴ类。

与2015年相比,2017年滇池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总体稳定,主要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下降19.1%、0.8%、25.5%。其中,草海水质类别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下降45.2%、16.6%、29.4%。

今年1月至8月,滇池总体水质达到Ⅳ类。其中,外海水质类别为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6.2,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草海水质类别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9,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截至8月底,35条主要入湖河道中,21条河达标,3条河道断流,11条河不达标。

随着滇池的水质逐步改善,滇池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发生蓝藻水华的总天数从2015年的32天,减少为2017年的17天,滇池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环境效益不断显现,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滇池土著鱼类越来越多。2006年以来,滇池鱼类从23种增加到24种,鸟类从96种增加到140多种,滇池湖滨湿地物种从232种增加到约290种。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以及金线鲃、滇池银白鱼等土著鱼类重新出现,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和白眉鸭、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鸬鹚再现滇池。海东湿地、斗南湿地等11块生态湿地不仅去除入湖污染负荷,还成为市民休闲、运动、观景的新去处。在2016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发起的“中国最美湿地”评选活动中,滇池湿地获“中国最美湿地”称号。(记者孙潇报道)

(责编:木胜玉、杨良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滇池保护治理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