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石蛙养殖常见问题之成蛙饲养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19-06-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根据棘胸蛙生长特点,习惯上把体重50克以下划分为幼蛙饲养阶段,50克以上划分为成蛙饲养阶段。其实,幼蛙和成蛙饲养,仅是人为地划分而已。实际上,它们的饲养管理基本上大同小异,只不过幼蛙个体弱小,要求养殖条件较严格,饲养管理更精细,而成蛙养殖可相对粗放一些而已。
    目前饲养棘胸蛙的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少数地区也有利用当地条件,开展围栏养殖方式,但尚未见有稻田养殖和网箱饲养的研究报道。网箱养殖棘胸蛙,只要有适宜的水域条件,饲养经人工驯食后的幼蛙、蝌蚪,笔者认为也是可行的。但稻田养殖方式则较难,因为棘胸蛙生存要求冷性水源,这与稻谷生长相矛盾。
    一、池塘养殖
    (一)建设养蛙场
    1、选择适宜场址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棘胸蛙通常生活于海拔150~1000米高度的深山老林之中。故人工饲养最好选择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半山区,在有冷泉水、山溪水或地下水流经过的地方建造养蛙场。但实践证明,海拔高度并非棘胸蛙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平原地区,如能提供类似的生态条件,选择阴湿凉爽,环境无污染,而具有冷性水源(如具备冬暖夏凉、水温稳定等特点的地下河水、深井水和水库底层水等)的地方,也可开展棘胸蛙人工养殖。
    2、池塘面积和深度 一般集约化养殖,采用水泥池,面积宜小,十几平方米即可,便于管理和人工投饲。家庭养殖时,可因地制宜选用土池,这样可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减少人工投饲量。土池面积可相应大些,以增加天然饲料的来源,但也不宜太大,过大则不便于管理,以300平方米左右为最佳。饲养池的水深,要求冬天能保持1米左右,故池深应略高于1米。饲养池以陆地杂草丛生、水中莲藕繁茂、注排水方便、池壁光滑较为理想。
    3、建筑防逃墙 为防止棘胸蛙外逃和敌害侵入,池塘周围要建筑好围墙。棘胸蛙后肢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且会掘土打洞。因此,围墙不仅要有一定的高度,尚需埋入泥土中一定深度。一般标准是围墙离地面高度1.2米,入土深度20厘米.墙的上缘,最好还要设置墙檐,向内折入宽度约10~20厘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棘胸蛙的跳逃,也能防止其爬逸。围墙的形式多样,但较经济而又实用的是采用混合围墙:即下半部用砖砌(或夯土墙),上半部用铁丝网或塑料网之类围栏。围墙还可用其他材料,如竹片、木板、聚乙烯网片等建成,其高度要求相同,同样要埋入土中20厘米,高出地面1.2米。此外,池塘进出水口也需用铁丝网或其他网片、纱布包扎。
    4、设置模拟生态环境 蛙当建好后,还要设置模拟野生棘胸蛙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利于棘胸蛙的生长,同时也可增加活生物饵料的来源。
    (1)营造洞穴 棘胸蛙是一种穴居性动物,大部分时间在洞穴中度过。因此,模拟这一习性,可在池中,用砖头或石块垒成“假山”、“岛屿”,假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洞穴和石缝,供蛙栖息,也可直接用石板堆成活动洞穴,洞穴大小、形状和异,并且可随时拆除、更改,便于清理卫生和观察蛙的活动情况,还可以采取在池内放置塑料管、瓦片等方法,提供蛙的栖息隐蔽的地方。如土池饲养,可在池的中央建“小岛”,在小岛和池四周靠近水面位置挖一些人工洞穴,洞穴深度约15~25厘米,宽度约5~10厘米,供蛙白天洞栖息。
    (2)种花、育草 棘胸蛙喜欢荫凉,尤喜在潮湿荫凉的山坡草丛中游憩、觅食,因此蛙池中央小岛和池塘四周(建池时留几米坡度平缓的陆地),需要广种杂草、花卉或其他高秆作物(如高粱、玉米及丝瓜、苦瓜、大豆等),以招引饵料生物。在池边则种植瓜果、葡萄等藤蔓植物,并牵引其枝叶在池顶搭棚遮荫。
    此外,池边也可种植垂柳,池中则种植一些莲藕、睡莲、菰等多叶、阔叶植物,水面培植一些常见水草,如水浮莲、水葫芦等,既美化环境供蛙栖息,又增加天然饵料来源。
    (二)放养
    蛙池消毒和幼蛙消毒方法同前。如土池淤泥较厚,要清除部分底泥,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投放时还应考虑池塘条件、饵料来源及水质情况因素确定。如池塘条件好,饵料来源丰富,放养密度可大些,反之则少些。
    (三)饲养管理
    1、广辟饲料来源 棘胸蛙的野生性强,喜长时间潜入水中,胆小怕人,虽经人工驯化,可养成定点、定时吃食习惯,但要完全驯食死饵难度较大,饲养效果也不及投喂活饵理想。因此,饲养棘胸蛙应广辟饲料来源,采取多种途径补充饵料。
    (1)诱聚昆虫 利用昆虫的某一习性,如趋光性或对某些特殊气味(如甜食、酒味、鱼腥味等)的趋向性,将其诱集到棘胸蛙的活动场所,供蛙捕食。
    灯光诱虫,成本低,效益大,方法简单,是人工养殖获取活生物饵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灯光中以30瓦的紫外线诱虫效果最为理想,其次是40瓦的黑光灯。在实际养殖中,应视养殖规模大小,也可选用8瓦、15瓦的荧光灯。普通的白炽灯和煤油灯效果则较差。灯光的安装高度以50~60厘米适宜,如灯光挂得太低,辐射的范围不广,无法诱集远处昆虫,使昆虫来源有限;如灯光挂得太高,虽能吸引远处昆虫,但蛙又难以捕食到。所以,有时为了加强诱虫效果,有的养殖者便采取设置上、下双层灯光的方法诱虫,用悬挂在上层的灯光(2米左右高度)吸引远范围的昆虫,再通过下层灯光(挂在距水面约30厘米处),将昆虫聚集到合适位置供蛙捕食。但要注意,安装下层灯时,要设防护网罩,以免蛙进行捕食时碰破灯管。
    灯光诱虫的开灯原则是,定时开关。一般上半夜诱虫效果比下半夜好,故常采取天黑时开灯,下半夜即关灯的作法。但如果蛙饲料供给不足,就需要通宵开灯,以尽量供给蛙的饵料。此外,,由于大风、下雨的晚上,昆虫活动较少,可不开灯,以避免漏电,发生事故。
    灯光诱虫主要诱集的饵料生物有蛾蝶、蚊蝇、油葫芦、甲虫、步行虫、蚱蜢等种类。5~10月期间,是昆虫活动与繁衍最为活跃时期,也是棘胸蛙食欲最旺盛的生长季节,所以实施灯光诱虫,最有成效的也是该时期。
    同样地,诱饵诱虫即利用昆虫嗅觉敏感性,在饵料台等位置盛有糖水、酒等混合物或小杂鱼的小盆(盆口盖细铁网罩)聚集昆虫,以供蛙取食。
    (2)放养鱼虾供饵 一是在蛙池边挖浅水坑函,投放小鱼虾,供蛙吞食;二是在蛙池中设置饵料盘,人工投放小鱼虾,让蛙取食;三是采取在蛙池内饲养一些小鱼虾的措施,利用小鱼虾边繁殖边捕捞供蛙饵料。放养的鱼虾的品种应选择具有体形小、繁殖快、易饲养等特点,如常见的小杂鱼、麦穗鱼、土虾子、罗非鱼等均为适宜。
    (3)人工捕虫投喂 蚯蚓、蝇蛆、螺、小鱼虾、蜗牛及各种昆虫,均为棘胸蛙喜食的鲜活饵料,可采取从野外捕捉、收集后投喂。投喂方法视饵料种类区别对待,如蚯蚓、黄粉虫、蝇蛆、蜗牛等逃逸力不强的品种,可投放于固定饵料台上;而昆虫中蝗虫、蝼蛄、螟蛾、螳螂等活力较强的种类,则放入蛙池草丛中,让蛙自行捕食。
    (4)人工培育活饵 包括蚯蚓、蝇蛆、黄粉虫、小鱼虾、螺类、水蚤等,可进行人工专门养殖,以供蛙吃食。
    2、日常管理
    (1)保持长流清水 棘胸蛙生活要求环境荫凉、潮湿,水源以清、凉、流水为宜,饲养棘胸蛙平均需水量不是很大,但一定要有常年不枯的冷性水源为好。保持池塘清水长流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及时清除池中残饵、粪渣,使池水清洁,减少病害发生;另一方面,长流的冷泉水,可大大降低池塘水温,从而在高温季节能提供棘胸蛙一个良好而凉爽的环境,有利于其生活生长。
    (2)防逃驱害 防逃驱害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要经常巡视蛙池,查看围墙脚有无挖小洞穴和正在翻墙外逃的棘胸蛙,及时填补墙边洞穴和修补围墙。发现敌害进入,要及时捕杀清除,特别是在雨天或雨后的晚上,棘胸蛙最易外逃,更要注意加强管理。
    此外,还要采取科学投饵、积极预防疾病和安全度夏与越冬等措施,以保证棘胸蛙快速而健康地生长。
    二、粗放养殖与围栏综合种养及资源增殖与保护
    (一)粗放养殖与围栏综合种养
    根据棘胸蛙对湿度、温度、光照、饵料等自然生态条件的要求,有条件的农户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棘胸蛙生活生长的山溪、山涧或水库底坝,投放一定数量的苗种进行棘胸蛙半人工放养。选择的水域,要求两岸植被茂密,达到郁浓荫蔽的效果,水源常年不枯,水性较冷,水流较缓,水流量以0.05~0.1米/秒为宜,水质无污染。溪涧中最好有多处自然小水坑或深水潭,以便棘胸蛙生长和繁衍。这种养殖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也不高,但由于放养前无法清除敌害生物,养殖中无防敌、防逃设施,故易受敌害生物和自然灾害危害,加上饵料来源有限,所以养殖效果常常不太理想。
    为此,最好能创造条件,或是在具备上述水源条件的果场进行棘胸蛙人工养殖,或是提前将溪两岸山地开发建成果园;果树下则种植农作物和多种瓜果蔬菜,果园外围建筑好围墙(围栏),实行果一蛙一菜综合种养。通过加强防逃、防敌设施和增加饵料供给等措施,获取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资源增殖与保护
    根据棘胸蛙资源现状及其物种存在意义,国家应将棘胸蛙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目前,蛙科中仅虎纹蛙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条例,严禁酷捕滥捉,破坏天然资源的行为。与此同时,采取一定增殖保护措施,如选择生态环境较好,资源丰富的地区划为棘胸蛙自然保护区,组织有关部门繁育苗种,进行人工放流,将培育的蝌蚪或幼蛙投放到适宜棘胸蛙生长的水域,以提高资源增殖效果,保护棘胸蛙种类,发挥其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本文已被浏览 5287 次)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棘胸蛙石蛙养殖常见问题之成蛙饲养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