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百年峥嵘路 党旗高扬引征程
发布时间:2021-07-0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一百年前的火热七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从上海寻常巷陌的石库门到“轻烟漠漠雨疏疏”的浙江嘉兴南湖,饱受列强侵略屈辱的中国迎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社会主义的火种在积弱积贫、百载陆沉的东方点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道路。
惊涛骇浪中,革命红船勇毅启航。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人怀揣坚定理想信念,在逆境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历经重重考验、付出巨大牺牲、战胜无数挑战,接续奋斗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航程,一步一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振兴中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曾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今日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由苦难走向辉煌,由曲折走向胜利,遍尝甘苦的中国人民由衷颂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西南——四川,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指引的红色热土。抚今追昔,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横行川江,军阀混战旷日持久,内忧外患交织,百姓惨遭剥削、流离失所,前途迷茫。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人的到来,犹如黑夜中的炬火,将困顿无望的巴蜀儿女带往摆脱压迫、当家作主的光明道路。
就在这片土地上,大批共产党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领导发动泸顺起义、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书写红军长征惊天壮举、支持川军出川抗战、开辟国统区第二战线……镌刻下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就在这片土地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着眼构筑战略后方基地,举全国之力推进三线建设,天堑通铁路、山窝起钢城、弹星震寰宇……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照亮现实,一次次助推新中国“当惊世界殊”;
就在这片土地上,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四川人,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开农村、国企等重要领域改革之先河,跳出“盆地”束缚、打破思想桎梏,当好西部大开发“领头羊”,以一省之光为全国大局添彩;
就在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每每关键时刻,党的旗帜高高飘扬,接连战胜特大地震等严峻考验,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等艰巨任务,推动形成转型发展等大好形势,用前进再前进,告慰先辈、致敬历史、开创未来。
由昨天走向今天,天翻地覆的四川大地热情颂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川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恢弘篇章之一。回望1921年至2021年,穿越百年光阴,观照古今中外,我们阔步前行、无比自信。
这是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
是什么引领航向?
一面旗帜,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挽救中国;在四川,党带领巴蜀儿女经历血与火、生与死,奔向翻身得解放的人间正道
2021年端午节,又一批青年来到江油市王右木纪念馆,寻访马克思主义早期在四川传播的足迹。展厅内的王右木雕像栩栩如生,他佩戴眼镜,垂手握书,目光深邃。
作为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王右木从日本留学返川后在进步师生中组建马克思读书会,1922年创办《人声》报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声疾呼“和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一道,共同努力,摧毁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像王右木一样,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是近代以来觉悟了的中国人作出的选择。仅1918年至1921年,四川赴欧洲特别是法国的勤工俭学者就有500多人,其中包括邓小平和陈毅。
尽管当时川地山河阻隔、交通落后,“不与秦塞通人烟”,但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与国内其他地区并无二致。
辛亥革命前,四川人民为维护川汉铁路修筑主权掀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请愿民众。1926年,英帝国主义军舰在万县击沉民船、炮轰县城,制造“万县惨案”。
救亡图存、避免亡国灭种,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1840年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登场,均以失败告终;实业救国、改良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也无法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首次打出镰刀斧头的旗帜。就是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鲜红党旗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以星星之火造就燎原之势。
这面旗帜代表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受到人民认同、信赖和拥护,越来越多富有革命精神的四川人在其召唤引导下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洪流。
泸州城西龙透关,墙壁上至今弹孔清晰。古泸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龙透关为唯一通道。1926年底,党领导发动泸顺起义,其间据守龙透关与军阀激战48天。这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尝试,“惊破武人之迷梦,唤醒群众之觉悟”。
不久,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泸顺起义的领导者朱德、刘伯承、吴玉章、陈毅等出现在南昌城。
这面旗帜根植神州大地,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幼年走向成熟,掌握了事关革命前途、命运的“密码”,也在四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西瑞金,被誉为“红色故都”和“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成立10年后,在这里宣告建立崭新的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全国第二大苏区主要区域在四川。1933年底,翻秦岭、进巴山的红四方面军,将党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应用于四川,打破国民党严酷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巴中通江县内的城墙上、民宅上、悬崖上,至今依然可见红四方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最早的一幅刻的是“争取苏维埃中国”,最大的一幅为“赤化全川”。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迫切要求翻身解放的贫苦大众,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开粮仓、分田地,有的加紧春耕生产、“不让一寸土地放荒”,有的穿上军装跟党走、坚决保卫红色政权。红四方面军入川时仅有1.4万人,鼎盛时期发展到8万多人。
毛泽东高度评价:川陕根据地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使得蒋介石与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伟大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这面旗帜承载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大无畏精神,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奇迹般的胜利。
赤水河畔,“船工号子”悠长,老红军后人胡敬华在古蔺县太平渡传唱了一年又一年,号子声里讲述的是惊心动魄、精彩曲折的四渡赤水故事。
1935年1月,危急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正确路线指引下,英勇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跳出数十万敌军重重包围,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巴蜀百年峥嵘路 党旗高扬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