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从业者的进退
发布时间:2018-12-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熊市效应愈显,关于区块链从业者出走的文章不绝于耳,朋友圈对此一片哀嚎,为本就不景气的区块链行业增添更多诡异气氛。然而,据链捕手了解,「出走现象」只是区块链从业者生存百态中的一隅,更多人以不同的理由继续在这个行业打拼着,他们像普通工作者一样,随着行业的跌宕而沉浮。
近期,链捕手采访到多位区块链从业者,他们的岗位不同、入场时间不同、选择继续留下的原因更是不同,在与区块链相互追赶的过程中,他们各自上演了一场关于信仰、欲望、金钱的时代奇遇。
01
入场
金钱和信仰是最强有力的动因。
——单·布朗
「我们是宗教布道者,而你更像非常职业的职场白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Alan直截了当地对入职一个月,很努力却一直不在状态的同事说。
Alan是一家区块链项目的合伙人,主要负责项目运营,2018年初,放弃了一份上市企业的高薪工作,转行区块链,从此告别了打工者的角色,过上了「一周见四次凌晨四点半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的创业生活。
「当我读完中本聪的论文时,突然之间灵魂触动,等我真正理解,才明白这种感觉好像是发现了世界未来趋势的一个新引擎。」自诩天性追逐自由、有分布式思想的Alan回忆最初决定All-In区块链时说道。
根据Coindesk的整理,截止到2018年初,近几年世界范围内ICO共募集近60亿美元,2018年Q1便超越这个数字,募集约63亿美元。
然而在底层平台欠缺、性能不完善、兼容性不足等问题的大背景下,其中大部分项目沦为了割韭菜的工具,实际落地者寥寥无几。
这给已经就绪,准备大刀阔斧干一场的Alan当头一棒,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好比上了五月花号,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野心勃勃、自信满满地说这么大的地方,建个迪士尼吧,结果第一天晚上就发现居然连个厕所都没有。
此情此景,Alan团队不得不重新考量,立足于区块链现状,做公链成为当时唯一选择,同时从长远利益来看,底层技术决定上层建筑。
然而,公链项目的缓慢进展远超出他们的意料,熬许多个通宵可能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外界看来可以忽略不计的Bug,一行代码当中的一个数字就需要改两周。
相比之下,ICO风波却让股权投资在区块链领域逐渐被边缘化,据Coindesk报告显示,2018年Q1通过VC募集的资金仅为8.85亿美元,只占到了ICO募集资金的约13%。
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基金LP的构成决定了可以投的赛道与方向;二是区块链项目Token无法记账的问题;三是政策监管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挑战中往往孕育新机会,随着互联网红利加速褪去,产业格局日益稳固,区块链市场的爆发让很多传统投资人看到了转机,另起炉灶者芸芸。Eric便是其中一位,他感知区块链会是让自己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14年9月份是创投最活跃的阶段,16年之后逐渐衰落,作为这波入场的人,想要达到像11年进场的那波投资人一样的成就,需要通过更多的案例、花费至少三倍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出来,而且只是有可能。所以时代其实非常重要,我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也会考虑整个时代的变化。」
Eric在股权投资机构中开始了区块链投资的尝试,后来碍于机构限制,在17年9月份离开,出来成立了自己的Token Fund,开始活跃在币圈。
与Alan的感受不同,区块链带给Eric最大的冲击是变化太快。去年11-12月份是最疯狂的时候,大概一个人30天能投二三十个项目,一个项目基本上一两周就能上交易所,然后翻个三五倍,而且还不锁仓,非常容易退出且回报高。
「刚进场那会,一个月翻了30倍,财富直接从几十万变成上千万,瞬间就感觉很多赚钱的想法控制不住地涌上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应该布局自己的生态。」
除此之外,Eric最受震撼的还是潜藏在区块链市场之下的人性,他认为大多数进场的人其实都在过度高估区块链市场,涨的时候想象还会更高担心错过,跌的时候又会对其嗤之以鼻,这是人性自然流露的一种正常现象。本质上来讲,区块链形成的泡沫正源于此。
当然,泡沫的爆发有利有弊,利处就是它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加速行业落地。弊端则是一拥而入,整个市场鱼龙混杂,为市场埋下了结构性的隐患。这就意味着泡沫过后,市场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
02
熊市
凡事总是盛极而衰,重要的是认清趋势转变,要点在于找出转折点。
——乔治·索罗斯
众人口中的熊市,实则就是市场留下的结构性隐患,它的表现在于区块链进入了技术发展青黄不接的阶段,其本质性的问题是:币圈链圈两条腿走路,币圈太快了,链圈跟不上。
对此Alan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熊市是币圈的逻辑,对于链圈来说,今年冬天是否寒冷,并不会影响明年春天的到来。他甚至觉得多数人所认为的熊市当道,反而能唤醒人们对于技术的敬畏。
这点在与身边人交流时最让他有感触,过去碰到主动「关心」的,更多的是轻蔑地撇给他一句「熊市到了」,现在虽然同样以轻蔑的态度,但内容却变成了「你们什么时候落地」。
Alan将其定义为一种进步:「如果以前大家对币的认知是9,链的认知是1的话,那么现在人们对于链的认知至少已经上升到了2.5。」
对于自己的坚守,Alan认为这是一件一开始极其枯燥,可到某个关键节点就会自动产生的事情,就好比砸巨大的吊球,用大锤砸一下纹丝不动,但是用小球坚持敲40分钟却出现晃动,并在一锤一锤的敲打下越荡越高,直至惯性令其很难停下来。
除了打造产品外,Alan的其他精力都集中在建立生态联盟上,他认为相比较熊市,更可怕的其实是整个社会对于区块链信心的击溃。
他希望团队对外择优建立共识生态,帮助更多的人站在技术的维度重新认知区块链;对内专注钻研产品,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影响力,等到牛市来了,再顺势起飞。由此看来,韬光养晦未尝不是应对熊市的上上签。
今年三月份入场的Felix,对于区块链的理解也是从共识出发,但却与Alan有着本质的不同,「区块链项目值钱与否,不在于项目本身或者它下面的技术如何,而在于共识,共识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别人的认可度。」
打造认可度便是Felix的工作之一,他认为币圈和演艺圈一样,都是粉丝经济,比如说项目发布公告,蹭什么热点、怎么蹭、用什么语气、严肃一点还是诙谐一点;再比如朋友圈发什么,这些都需要项目方提前写下来,经由他们同意后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