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
发布时间:2018-12-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沈君山:“先生之道一以贯之,为两岸找出路而已矣!”
就在杨斯德将军逝世之后不久,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知名物理学家沈君山于2018年9月12日上午10时,因肠道破裂引发的感染病逝于台湾新竹马偕医院,享年87岁。
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农学专家,父为沈宗瀚,曾任台当局原农复会主委。沈君山文武兼备,加上家世显赫,故曾被称为“台湾四公子”之一(另三人为连战、钱复、陈履安)。
沈君山长期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新网今年9月在报道中曾介绍,台湾体育健儿循“奥运模式”参加国际赛事,两岸运动员同场竞技,沈君山在其中作出贡献。
沈君山曾回余姚故里探寻父亲沈宗瀚(知名农学家)的足迹,捐资助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沈君山三度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面深谈,传为佳话。
此外,1995年,沈君山与时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共同签署《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标志两岸清华大学正式确定校际合作关系。患病后,沈君山仍时时思考两岸关系,认为统一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南方周末》曾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援引台湾《联合报》老社长张作锦的说法:沈君山“以学术为本业,以政治为副业,又沉浸于棋桥的文化意趣中,且有众家美女长相左右,他认识的人可真是不少;但是作为一位新闻界的朋友,长期观察他三十余年,……要是叫我给沈君山的半生下一个评语,我要说:先生之道一以贯之,为两岸找出路而已矣!”
金庸:视“两岸统一为毕生最大愿望”
2018年离世的名人自热包括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的94岁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胸怀家国的金庸也曾作出努力。
华夏经纬网在金庸逝世后的纪念文章中就曾写道:“作为报业人,他(金庸)胸怀家国,肩担道义,视‘两岸统一为毕生最大愿望’,并为此笔耕不辍,‘玩命’办报。”
文章透露,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庸小说在台湾都被列为禁书行列,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3部武侠小说尽管诞生于香港,但依旧难逃被禁命运,理由如今看来也是相当可笑。《射雕英雄传》被封仅仅因为‘射雕’二字与跟毛泽东词作《沁园春》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相关,就被抹黑。《天龙八部》据说则因慕容复一角影射蒋家父子‘反攻大陆’被封。”
尽管挂着禁书的名号,但金庸小说在台湾反而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事情迎来了转机……从1977年开始,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创始人沈登恩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解禁”金庸作品的要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79年9月得到时任“新闻局长”宋楚瑜的一纸公文,言“金庸的小说尚未发现不妥之处”,同意远景出版社在台湾出版金庸的小说。
“解封”后的金庸小说得以刊载,金庸作品更是被搬上了台湾荧屏……金庸在台湾成为上至政客下至平民的心头爱,台湾政要中不乏“金庸迷”。宋楚瑜当年曾私下向远景出版公司发行人沈登恩借阅《射雕英雄传》,孙中山之子孙科在台生病住院时,依旧念念不忘金庸的武侠小说,如今国民党新星韩国瑜受访时也曾表示自己是金庸迷,金庸的通俗文学对自己影响非常深远。
华夏经纬网文章写道,“两岸统一”是金庸最大的愿望。《金庸传》中写道,“他多次表示对于海峡两岸,他私人都无所企求,希望整个国家好,全国同胞的生活幸福。他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看到两岸统一。”
在金庸看来,“台湾人民是中国人的一部份,他们的爱憎、悲喜、物质欲望、精神生活和一般中国人并无分别。台湾人内心所喜欢的事物,一般中国人内心也喜欢”。
金庸在文章中还写道:“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那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他们说中国话、写中国字、遵守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他们的祖先也是来自福建、广东各省,唯一的不同只不过是移居到台湾去早了几代而已。中国数千年来,那一省的人不是东南西北的移居到别省去的?”
视“两岸统一”为毕生最大的愿望的金庸以笔为剑,为两岸关系发展屡发建言。1981年10月1日,金庸发表社评《和平统一是共同愿望》;1982年中秋节,发表社评《和平统一与条件成熟》;1984年1月10日,在论及香港问题的社评中,金庸再度谈到两岸统一……
正是有了杨斯德、沈君山、金庸、江丙坤们的努力,如今,两岸交流往来的涉及面更广、程度更深、水平更高。《人民日报》在今年6月就曾刊文指出:毕竟,骨肉不可分,亲情不可断,民心相亲不可逆。
(原标题: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