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力水岸经济,正制定滨水公共空间条例
发布时间:2021-11-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上海发力水岸经济,正制定滨水公共空间条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玫洁报道 近期,上海正式发布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指出,在“十四五”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背景下,“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的开发建设也面临更高要求。
游客每到上海,与陆家嘴CBD建筑群隔江而望的外滩是必到的打卡之处。对于上海市主城区市民而言,苏州河及其支流沿岸往往是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当下,“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已经成为承载上海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
不过,对标世界级滨水区的更高标准,在统筹协调、错位发展、动能释放、人文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 “十四五”期间,上海也将推进“一江一河”沿岸约3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的保护和更新利用,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在近日举行的“桃浦论坛”上,城市更新下水岸经济也成为讨论热点。
上海“新天地”打造水岸经济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水岸经济在2007年已经出现在上海,上海浦江两岸的绿色发展、水岸经济方面已有案例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浦东陆家嘴地区围绕中央绿地发展金融业,形成了一个高活力区域。
接下来,城市更新的行动如何吸取水岸经济的经验,也值得思考。
例如上海著名的城市更新区域新天地,它在新改造设计了一个面积较小的湖,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二十大文明地标之一。在曾刚看来,这个区域既有创意产业,也有高端商务,还包括了休闲的功能,让人民也有获得感。
功能的复合性成为这个案例成功的原因之一。
从国际上看,也有不少水岸经济的典型例子,例如上海以前有一个昵称是“东方巴黎”,而巴黎两岸也是城市的一个中心,“在这里些传统的文化教育资源、餐饮休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它的河流两岸正是产学研的一个纽带”。曾刚表示。
当下,上海对于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给出了不同的定位——将黄浦江沿岸打造成为彰显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水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
曾刚透露,上海市人大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的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立法工作有望于近期内完成,机制体制创新值得期待。
城区治理应以“小区”为中心
目前,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是上海重点推进的一大行动,在此框架下,“一江一河”滨水地区功能提升也迎重大机遇。
徐家汇是上海著名的区域中心之一,徐汇区也拥有上海活力最高的滨水空间——徐汇西岸片区,上海市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曾在此工作17年,亲身感受到徐家汇的形成过程。对此,王国平谈到了几点经验,他认为徐家汇的发展可概括为四点,“第一基础设施,第二特色产业,第三数字转型,第四中心辐射”。
对于中心辐射而言,王国平尤其强调了城区治理的软实力。“产生辐射效应要有相关机制,例如‘三转一下沉’”,王国平表示。进一步理解,这意味着在人民城市人民建框架下,社区建设应该围绕居民“转”。
“人民在哪里?一个人不管工作事业是否伟大,最后下了班都要回到小区。”王国平指出,社区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小区去转”,这是第一个“转”。第二“转”在于街道围绕社区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个“转”在于相关部门围绕街道转。以这样的逻辑开展工作,就能真正做到资源下沉、把服务人民做实。
中心辐射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将此落实正需要把工作下沉。“这其中更需要人文的、治理的、软实力等层面的东西。”王国平表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海发力水岸经济,正制定滨水公共空间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