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保护难题赋能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赋能企业发展,保护企业家
● 近年来,瓯海法院进一步规范侵权产品调取与移送、权属状况审查与比对等程序,加大知识产权案件证据诉前保全、调查取证力度,制定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指引
● 瓯海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激情和发展活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通讯员 陈宁宁
“真想不到,我们大学的简称也有人侵权!”浙江温州医科大学代表在开庭后这样感慨。
前不久,一起涉“温医大”三字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温州大学法学院开庭审理,200多名学生旁听庭审,最终该案成功调解。
这是温州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巡回法庭审结的一起案件。该基地由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联合温州中院设立,自2020年10月揭牌以来,集传承、教育、保护、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共有700多人次参观,开展知识产权巡回审判80多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00多万元。
瓯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虹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瓯海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激情和发展活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发挥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助力瓯海建设“五地五区”、开启“十大新局”。
贴近需求提供服务
赋能民企健康发展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民营经济和轻工制造业发达,专利、商标等数量居浙江省前列。
瓯海古称瓯地,是温州市四大城区之一,近年来以“科教新区、山水瓯海”为目标,开创产业转型新格局、城市蝶变新篇章。
温州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坐落于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基地采用实物模型、典型案例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侵权警示教育,定期选取知产案件在实践基地公开审理,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消息 ,切实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二楼展厅,一块块炫酷的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各类知产审判数据,透明玻璃柜中展出的一个断路器、一双皮鞋、两瓶XO酒等案件实物,见证着温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轨迹。
周虹是温州最早一批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法官之一,自2002年温州中院成立民三庭专门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以来,她在商标权跨领域保护、网络侵权认定、专利权等同判定等方面积极探索,审结了一系列浙江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案件,比如浙江省首例驰名商标案、全国首例网络域名案。2006年,她担任审判长审结了当时全国判赔金额最大的专利侵权案——原告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遭告宁波保税区斯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乐清分公司、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涉案物品变压器如今遭封存在橱柜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赋能企业发展,保护企业家。”周虹透露,选择在科技园设立巡回法庭,就是要贴近群众需求,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提供司法服务。
自2015年开始,瓯海法院试行知识产权审判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集中审理模式,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计审结民事、刑事、行政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79件。
2018年,瓯海法院进一步推进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模式,除了审理原先的瓯海区一审一般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案件外,还需审理鹿城区、龙湾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案件,并分别受理首起跨区域知产刑事和行政案件。
“有一家和我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侵犯了我的商标权,我应该如何及时维权?”
“我在市面上看到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我们企业的产品相似,构成不正当竞争吗?”
“如何理解专利优先权问题?”……
许多企业本身持有商标及专利,对学习知识产权前沿理论及实务知识具有迫切需求。
2021年4月21日下午,瓯海法院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组织召开以“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知识产权企业保护座谈会,推动成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联等10多家单位,皮革、服装等八大行业协会,高新技术型企业等代表参加。
在交流中,瓯海法院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而根源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缺失。
2018年以来,瓯海法院积极到辖区知名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走访调研,开展了10多次各层次的座谈会,了解企业知识产权创建、运用、保护情况。
在“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中,周虹带队到瓯海眼镜、服装、鞋革行业的6家代表企业中蹲点调研,听取企业的情况、需求以及行业协会的意见,还针对有着国字号名片的瓯海区眼镜行业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从司法角度为企业知识产权创建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得到区委区政府肯定。
2021年4月20日,瓯海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发挥了裁判指引作用。
调判结合专案专办
破解知产保护难题
近年来,瓯海法院进一步规范侵权产品调取与移送、权属状况审查与比对等程序,加大知识产权案件证据诉前保全、调查取证力度,制定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指引。
“章法官,现在生意难做,你看看能不能调解?”
“章庭长,这个产品我也是从别人那里拿了一个过来试卖的,真的不知道会侵犯原告的商标,能不能从轻处理?”……
在巡回法庭,瓯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章豪遭一群案件当事人围住咨询调解问题的场景屡见不鲜。
据瓯海法院副院长蔡雄强介绍,瓯海法院审理知产案件历来坚持调判结合、把调解促共赢作为努力方向,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联合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自2017年至今共有393件案件委托、委派该中心调解处理,调解成功117件。
瓯海法院聘请行业顾问律师担任知识产权纠纷特邀调解员,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同时全面开展律师调解、行业调解、商会调解等调解制度,对包括知识产权案件在内的各类案件开展调解,有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解决办案“成本高”难题。2020年全年,案件调撤率达74%,同比上升31%,诉源治理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一把手”牵头组建由浙江省审判业务专家、3名庭长级员额法官、5名专业领域人民陪审员组成的“2+3+5”知识产权审判力量,配套新型繁简分流办法,实行“案件甄别、专案专办”。2020年,60%以上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有效缓解办案周期长的问题。
加强知产司法保护
打通体制机制梗阻
“遭告人戴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20万元……”2020年7月7日,随着法官的一声判决,犯罪嫌疑人戴某在遭告人席上悔恨交加,痛哭流涕。
原来,2018年5月,戴某开始在网店上卖衣服,生意平平。当年9月,一个网名叫“小马”的人找到她,表示可以向她提供假冒的“杰茜莱”品牌衣服。戴某觉得有利可图,便走上违法之路,开始销售假冒“杰茜莱”品牌服饰,一年多销售金额达437万余元。
“杰茜来”品牌是温州市“杰茜来”服饰有限公司的时尚淑女装品牌,品牌门店已覆盖全国多个城市,正品定价平均在500元左右。戴某称以每件100元至200元的价格从“小马”处拿货,每件衣服大概赚20元。后来戴某还用朋友的身份证开了5家网店。售卖假冒的“杰茜莱”服饰,直到2019年11月,遭公安机关抓获。
经办法官介绍,近年来,瓯海法院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数量增多,司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销售者应诚信经营,不能有侥幸心理,上述案例罚金高达220万元。
该案入选2020年温州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是温州近年来判处罚金最高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之一,也是瓯海法院依法惩治侵害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打击力度的缩影,为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有利于在全社会建立尊重产权、鼓励创新的价值导向。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瓯海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8件104人次,判处罚金额高达2972.74万元。
2019年,瓯海法院妥善处置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范围广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案件审理过程中,瓯海法院采取多种措施,严防商业秘密在审理中二次泄露,促使遭告单位和遭害单位达成刑事和解,遭告单位登报赔礼道歉,赔偿3800万元,遭害单位给予谅解。此次审理经验,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
瓯海法院与区公安局、区检察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建立协调机制,统一裁判标准。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破解保护难题赋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