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陈景河
发布时间:2021-05-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证券时报记者 方岩
近几年紫金矿业关注度越来越高,机构频频发布“点赞”研报,而其掌门人陈景河亮相媒体越来越少。据悉,陈景河把更多精力放在“巡山”上——目前紫金矿业矿山遍布国内18个省区与海外9个国家,其工作量甚至不低于当年干矿山勘探的时候。
我们最先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下午三点,几经推迟,最终敲定在晚上八点。当我们架好机位调好灯光,他刚结束一场活动匆匆赶来,一见面就说:“我面对长枪短炮还是有些紧张!”
采访从紫金矿业成立25周年谈起,再到黄金与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态势、全球矿产资源储备等宏观问题,以及金属钴的分布与开采等微观话题,陈景河应答如流,涉及的资源储量、矿山品位、市场价格等数据了然在胸,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
陈景河是土生土长的福建龙岩人,紫金山金矿是紫金矿业发家的地方,就在龙岩市所辖上杭县。我们白天参观时,这里已建成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再往山上走,就是巨大的露天采场,200多辆运输车在一圈圈的山道上穿行;在其下方岩层,工人们正在洞采作业,里面还能跑小火车,当然我们在山上是看不到的。在山顶一处高点,立着一块近三米高巨石,上面镶刻中国黄金协会授牌的“中国第一大金矿”亮红大字。
陈景河对此引以为傲。他介绍说,按当时的技术条件,金矿入选品位为5克/吨,但紫金矿业通过技术创新,每吨矿石现金成本才20块钱,即便含金量低至1克/吨也有钱赚。原来紫金山只是一个中小型金矿,后来黄金年产量一度达到18吨,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金矿。对陈景河来说,开发紫金山的收获不仅仅是淘到“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有着丰富创新经验的人才,如今分布在旗下各个矿山。
陈景河很有亲和力,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面带微笑,俨然是一位资深“暖男”。1998年紫金矿业资金出现困难时,他找到新华都创始人陈发树,后者正为数千万工程设备租不出去而发愁。尽管两人之前只有一面之缘,但陈发树觉得“反正设备闲着也是闲着,再说这位兄弟面相是个厚道人”,两人由此结下深厚的合作渊源。
陈景河直爽而坦诚。“尽管你们没有问,我还是要讲一下环保问题。”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9100立方含铜酸性水泄漏流入汀江,引发环保事故。陈景河把这一天定为企业“环境安全日”,并在事发地树立警示碑。“我们要知耻而后勇,后来投了非常多资金进行改造,生态建设水平高于国际标准。”
兵无常势,陈景河偏好逆流而战。在行业高潮时以地勘增储、扩大产能为主,行业低迷时则以并购重大资源和在产矿山为主。陈景河认为,逆周期收购基本上不会犯大错,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充沛的现金流,在低价的时候才能有资金做并购。
“一个好汉三个帮”,随着紫金矿业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陈景河的“黄金搭档”也更强大。他和总裁蓝福生是校友,也是多年的创业合伙人;副总裁方启学曾在五矿和南非标准银行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海外经验;董秘刘强来自中国铝业,熟悉大型有色企业运作……
“黄金搭档”如何评价陈景河?在方启学看来,陈景河可以用“传奇”来概括:紫金矿业从1万元起步,发展成为如今国际知名矿业公司;收购的几个矿都是世界级的,特别是在刚果(金)投资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补充勘探之后资源量增长近一倍,价值超过万亿人民币。当我们把搭档的评价告诉陈景河时,他淡然一笑:“不存在‘传奇’问题,我对自身还是非常清楚的。”
虽已年过花甲,陈景河依然不知疲倦,正在谋划紫金矿业新的发展路线图。在他看来,紫金矿业只有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优秀企业。
“待来日,金山光芒,夺目耀眼。”这是陈景河早年歌咏紫金山的词句。如今金山早已“夺目耀眼”,并为他赢得“中国金王”美誉。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陈景河,正在向“中国铜王”目标挺进——我们期待他保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澎湃激情,也能抒放“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快意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