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现身北理珠 与国际航天领域众“大咖”“仰望星空”
发布时间:2021-07-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11月19日,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和国际和平联盟(太空)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协办的太空教育论坛在我校文体馆音乐厅举办。
运载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原馆长、现馆长顾问维塔利·阿菲阿尼,欧空局驻美国航天局行星保护小组代表、欧空局行星保护工作组的成员格哈德·施温等一众科学家、宇航员和太空组织官员等重磅嘉宾现身论坛,围绕航天特色教育、太空技术与人文教育、国际太空技术普及与展示、太空探索与课堂教学以及太空教育的国际合作等问题开展高端对话。
现场掌声阵阵,近千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过道里也站满了师生。
各国“大咖”齐聚北理珠
多方携手共促太空教育发展
大会共设8场平行分论坛,涉及航天科技创新,医疗健康,遥感探测、空间育种、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太空教育论坛为本次大会中唯一由高校协办的平行分论坛,来自中、美、俄、法等国的与会嘉宾围绕“太空教育的国际合作”的主题为在场师生献上了一场关于太空教育的饕餮盛宴。
在专题讨论的过程中,北理珠学子与太空教育的专家们面对面对话,近距离交流,感受航天奠基人的壮志情怀,领略航天的无限魅力。
太空教育孕育太空人才、孵化航天技术。嘉宾们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各自机构太空教育的一些成果,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航天项目中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航天、热爱航天。
大会联合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认为,太空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宣传,更是太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平利用太空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太空教育则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太空科学。”
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
天赋环境难改变,唯有勤奋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方面的顶级专家,81岁高龄的龙乐豪院士也来到现场,推广太空教育。龙乐豪院士曾主持和参加五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运载火箭研制,是我国低温推进剂火箭的倡导者和开创者之一,研究成果为我国火箭发展及航天走向世界做出了历史与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奖等奖项。
在当天论坛的专题讨论中,龙院士没有为在场学子详细介绍运载火箭的相关知识,而是反复叮嘱青年人,要一步一脚印地学好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探索太空的进程中普通学生如何能参与其中?龙院士认为,当代大学生要一步一脚印,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同时,还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龙院士说,天赋与环境是改变不了的,唯独勤奋,希望学生在新时代创新的潮流中有一番成就,实现空天一体。
龙院士还用十六字寄语北理珠学子——“仰望星空、探索未来、脚踏实地、共谋发展”。
杨利伟“空降”校园:
愿你们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令人惊喜的是,包括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在内的,中国和苏联的两位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航天员也在论坛上亮相,并为青年学子献上寄语。
杨利伟说,从事航天等特殊行业,要以浓厚的兴趣做基础,更需要刻苦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航天事业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未来航天事业对生理素质的要求将逐渐降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将更高,希望通过太空教育的推广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航天事业,构建空天一体。
杨利伟在分享太空感受时表示,“当我在太空舱工作之余,透过舷窗注视广袤的太空,深切地感到人类是个大家庭,国际间的航天合作应该成为共同呵护人类大家庭的典范。”不久前,我国发布了已掌握的航天技术和资源。对此,杨利伟表示,中国有意愿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掌握航天技术,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对人类负责的态度,整合各国资源为人类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在大会联合主席安迪·特纳奇的提议下,杨利伟和阿纳托利·阿尔茨巴尔斯基还转身与在场700余名观众玩起“自拍”,令现场观众激动不已。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杨利伟现身北理珠 与国际航天领域众“大咖”“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