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两癌”精准筛查报告:近九成城市女
金羊网讯 记者庞倩影报道:12月12日,豪洛捷医疗(HOLOGIC)携手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在京发布了“中国女性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精准筛查意识及行动现状调研报告”。项目自10月启动,历时近两个月,来自10座城市的1107名女性参与了本次调研。调研包含疾病认知、筛查认知、筛查行为及原因探究这四个层面。数据反映出城市女性存在主动筛查意识不强,对精准筛查的认知不足,行动力欠缺的问题。
“不病不查”或成误区 部分女性“一知半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表示,以子宫颈癌为例,很大部分的子宫颈癌患者在早期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等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可能已经处于病变的相对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非常可惜。她强调,适龄女性应定期参加子宫颈癌筛查,精准筛查,及时发现自身有无子宫颈癌的高风险。在“两癌”发病起始年龄降低的趋势下,年轻女性需重视起来,再也不能认为“两癌”与己无关。
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女性观念停留在“昨天”。在乳腺癌方面:对于国际公认可以明显降低5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的钼靶,仅有33%的受访者正确认知;在宫颈癌方面:只有不到半数(48%)的受访者正确认识到TCT检测与HPV检测联合筛查才更为准确有效;全面了解所有年龄段筛查频次的人只有13%。
受访女性没有做精准筛查 原因何在?
数据还显示,落实到行动时,实际接受过两癌精准筛查的比例仅在两成左右。近半数受访者接受过医生手诊。那么,受访女性为什么没有做精准筛查?最主要的原因(48%的受访者表示)“对于精准筛查不了解,不知道需根据自身情况定期以精准手段筛查结果才更准确”。其次是“医生没有明确建议”和“平时定期体检,觉得没有必要做专门的两癌精准筛查”。
在获取精准筛查信息渠道方面,“网络信息”超过“医院里医生护士告知”跃居获取信息渠道的首位。对此,清华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表示:“网络信息成为大众获取健康科普的主要来源,但其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准确甚至虚假、耸人听闻的信息将极大误导大众。因此,社会共治净化传播环境,增加优质、科学、精准的健康信息供给是关键。我们提倡专家和专业医护人员能积极在媒体及自媒体平台上进行通俗易懂的科普。让良币驱逐劣币,有效提升女性健康意识,助力女性远离两癌。”
Tips: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这些时间点请记好!
宫颈癌筛查
根据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指导,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编写并出版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的推荐:
25 - 29 岁的女性每 3 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30-64岁女性,首选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和 HPV 检测,每 5 年 一 次。如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则每 3 年 一 次;如单独进行HPV初筛,则每5年一次。
终止筛查年龄是65 岁(前提是近十年筛查结果均为阴性)
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女性需要缩短筛查间隔时间:艾滋病病毒感染;实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出生前有过己烯雌酚接触;CIN2、CIN3 或宫颈癌治疗后随访。
乳腺癌筛查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建议(节选):
40 -45岁女性每年一次乳腺X线筛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5-69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70岁以上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建议对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手段除了X线检查外,还可以应用 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 上一篇:女性更易受急性心梗“死亡威胁”
- 下一篇:第一次性爱不会怀孕?澄清10大性误区
-
日照市妇联和市人民医院
日照市妇联和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展关爱女性健康义诊[更多]
-
农行德州陵城支行举办女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3月8日上午,农行德州陵城支行举[更多]
-
Trustdata:女性健康领域增
7月31日,国内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更多]
-
大姨妈2018《中国女性生理
10月16日,国内领先的女性健康管理软件大姨妈联合第[更多]